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九十一章:制造理由(2 / 2)


这蔡邕就像现代网络上大神中的大神,写了许多好文章,得到了无数粉丝的支持,他的话反而比那些所谓的专家更具有影响力。

如果他肯出面的话,确实能够让朝廷顾忌到民间的群众言论。

最重要的是现在孙坚并非支援长安的唯一选择,就算吕布的河内军无望,还有周扬当时派董遇前去洛阳求助的曹操军。

因此若是蔡邕愿意出面的话,的确比李毓这忽悠大王强多了。

言论这种东西,就像杀人不见血的刀,有时候一句话就能左右整个战争,一套理论就能鼓动了天下民众。

“单凭老夫与曹公的交情,这个忙就不得不帮了,”蔡邕正容道,“问题是阻止孙坚入城,总得有个理由吧!”

“蔡先生所言极是,我们自然要物有所持,方能让人信服。”李毓道。

“那理由呢?”周扬问道。

李毓一手拿着茶杯,然后轻轻地敲打着桌面,口中喃喃有词的样子,整个人像足了那台湾拜请的神棍。

周扬起初还真以为他在念什么咒语之类,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在哼唱着小曲,不禁为之芫尔。

但蔡邕却一脸专注地听着小曲,并把其中歌词念了出来:“小子要进城,两土不可得,落草斩一日,重现好天气。”

周扬总觉得有些别扭,却想不通其中意思。

李毓解释道:“小子便是‘孙’字,‘坚’字属土,汉亦属土德,两土不可兼得;落草暂一日,正是‘曹’字上半部,重现好天气,正是只留下一个太阳。此曲就是暗指孙坚入城,就会像董卓那样一朝两‘土’,而曹操入城则会让天空只有一个太阳。”

周扬干笑了几声,暗想这也能算是歌吗?

不过孙坚入城后会怎样,倒是无人知晓,但曹操若是入城,那天空确实只会有一个太阳,那就是照耀着新朝代的太阳,而不是汉献帝的太阳。”

李毓道:“在下把这小曲流入城中,使男女老少都会哼唱,然后再由蔡先生出面解释此曲意思,让朝廷既要顾忌百姓言论,又要担心孙坚变成第二个董卓,使孙坚无法入城。”

周扬本想说后两句唱曹公是会恢复一个太阳的天空,这会不会像披着羊皮的狼一样,让人更加担忧呢?

不过他始终还是把话吞入腹中,毕竟挟天子以令群雄的事情,是一件还没有生的事情,现在还不能透露给他们知道,以恐生变。

“没有理由,就制造出理由,亏你想得出来。”周扬笑着看了李毓一眼。

同时想起了当日徐荣帮他编的词,什么“门中吉,意扬扬,洛阳出了个好周扬。”还有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这种当时对董卓暴政的极度痛恨的童谣。

原来看似不经意的小曲小调,反而更容易让群众耳熟能详,深入人心。

这就是为什么街道上,经常播放的都是些流行歌,却不可能听到贝多芬交响曲,并不是说贝多芬的音乐不如流行歌,正是这相同的道理。

李毓看似散漫的样子,其实却极懂得抓住群众的心理,这让周扬再次对他刮目相看。

翌日,周扬走在长安街道上,却没听到有人在哼唱那什么“小子要进城”的小曲。

到了第三天下午,依然看不到城里有什么变化,不禁心里有点失落。

这段时间他除了在街道上晃悠之外,也经常跑到司徒府去探听情况,才知道明天孙坚就要进城,董承、王允等人都在准备到城东去迎接了。

如果这小曲流行不起来的话,那蔡邕就没办法出面向朝廷建言了,眼看着离孙坚入城的时间越来越紧,周扬心急如焚,却又四处找不到李毓。

他越着急,就越觉得时间过得太快,转眼间到了第四天,终于听到城南的贫民区躺着几个乞丐,嘴里念念有词,细一听正是李毓作的那小曲。

周扬这才记起,自己竟有四天没去关心司马兄妹了,但此时却无暇多想。

难道李毓就只靠着这城南的几个乞丐,就想让一小曲传遍长安吗?

晌午时分,城东站满了以董承、王允为的诸多官员,看来孙坚入城已经变成无法改变的事实了。

周扬失落地站在街道中央,望着这些人的背景,等待着这支红色军队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