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历史]我仿佛知道得太多_106(2 / 2)

  只是从此之后,那海图与那一批资料尽数在刘大夏的手里,再没有旁人能够寻到。因为上次文华殿议政时,正好再度提起这个话题,吏部便按要求派人去刘大夏家里请求能把这份海图重新交换。

  然而刘大夏拒绝了。

  理由是认为下海的事情并不重要,若是与从前一般往复,不过是空耗国库,一点用处都没有。当初刘大夏是兵部侍郎时都完全抵住了压力,更别说现在是兵部尚书的他了,在把人怼得找不着北后,这件事情就被搁置下来了。

  因为随后就发生了皇上罢朝的事情,因此这件事情也无人能传递进去,至于上折子……那些言官都被归属于皇上不想看的人中去了,导致正德帝到现在还不知道这件事情,心里还以为此事已经商讨出个章程了,没想到此事还完全未动!

  焦适之回想着对刘大夏的印象,其实他对六部尚书都不是很熟悉,应该说,除了内阁与锦衣卫外,他对京城官场还不如一个普通侍卫熟悉呢,这也是他自己有所避讳导致的。不过刘大夏毕竟是六部尚书,经常会参与文华殿议政,一来二去焦适之对他的性格也比较了解。

  这是一位跟刘健刘阁老倔强得有得一拼的老大人。

  在此前正德元年里,手持先帝遗诏,屡屡要皇上罢免冗官的人便是他,当时焦适之还记得这位大人连续上了十八道折子,到最后逼得当时还不熟悉朝政的皇上手忙脚乱的。

  只是……焦适之隐约觉得,这位老大人似乎不怎么喜欢他?虽然从没有接触过,但从他的言行,以及偶尔的眼神相交中也能看得出来。

  他忧虑地摸了摸下巴,顿觉这个动作不对劲,这不是皇上的习惯性动作吗?!焦适之连忙放下手,对肖明华说道:“此事虽然严重,但也不足以令你刚才直接去接我吧?你与指挥使见识过的事情应该更多才是。”

  肖明华在额头抹了把汗,“适之说得不错,这件事情虽然着急,却也不是那么令人上火,这件事情才是。”

  “另一件事情是——小王子犯境了。”

  焦适之猛然站定,抬头看着肖明华,“为何无人上报?!”

  这可是军机大事!即便是蒙古小王子只是洗劫了便走,却也没有无人奏报的道理!

  肖明华伸手擦汗,他身上的汗水更多了,他低声说道:“这个消息不是八百里加急传过来的,而是昨夜通过锦衣卫的暗线传过来的,据说宁夏被围了,宁夏总兵誓死抵抗,然而不知为何这道消息却没有传入京城。指挥使接到这道暗线时正在京外,如今已是快马加鞭赶回来的路上,而此事事关重大,朝中定然出了些许变故,或许有人变节,若不是如此,怎会有消息传达不到的道理!”

  焦适之抿唇,脸色苍白,“你可说错了,或许不是有人变节,是有人谋反呢?”

  这两个字刚吐露出来,肖明华的两眼便一眯,刚好一滴汗水滴入他的眼中,酸疼得他连连眨眼,却挡不住他话语里的惊骇,“任之,你说的,可是真的?”

  焦适之视线落到他身上,无力地笑了一下,摇头说道:“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现在还不一定呢。我现在便回宫告知皇上此事,海图的事情稍后再说吧。”

  还没等肖明华点头,焦适之便如同风儿一般消失在门口,独留下另一位指挥同知怔然的神色。

  总有种风雨欲来之感。

  御道上一人骑着红马疾驰而过,一些慢悠悠地坐着轿子马车的官员被着突如其来的不合群者扰得晃动,有些人不禁扶着官帽探出头来,正想着叫骂两句,却见那摇摇远去的背影上带刀负剑,那熟悉的背影以及熟悉的衣裳纹路让他们不得不吞下到了喉咙口的声音。

  这焦大人突然这么着急,莫不是出了什么事情?要知道,这位可是锦衣卫的指挥同知,又是最近的大红人啊……能数年如一日地待在宫内,也就只有那个人了。

  莫论旁人议论纷纷,焦适之骑着红枣一路直入皇宫,甚至顾不得皇宫的禁令骑着马儿直入宫道,在巡逻侍卫来临时厉声喝道:“军机大事,不容有阻,快让开!”

  焦适之难得严厉的模样令宫内的侍卫迟疑片刻,让开了道路。

  焦适之一路直接到了乾清宫,在门外直接下马,甚至来不及跟往日一般同红枣说会儿话,在越过宫门时匆匆让守门的内侍看好红枣,然后便消失在宫门口。

  直到入了殿内,乐华见到焦适之便说道:“大人,皇上今日带人去西苑了,现在不在殿内。”焦适之眉头几近拧成麻花,忍住焦急之色,冲着乐华点点头,心中一直憋着的火气稍稍降下,出门牵着红枣便奔赴西苑。

  马蹄哒哒,落在道上异常清脆,这是宫里难得响起的声响,然而每一次响起,都几乎不是什么好事。

  此时朱厚照在西苑豹房内,其实什么事情也没有干,就是坐着在发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