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重生后被美食淹没完结+番外_254





  杜玉芳不知道余老爷子藏了多少金子,但是从石逢春那里听说,是好几箱不管是谁都会眼红的重量。

  路远之越是汇钱,杜玉芳的眼睛越是红得滴血。

  那些都是她儿子的,都是她儿子的啊!

  时尉的猜测差不了多少,但他奇怪地是,为什么连石逢春都觉得余老爷子手里真的有那么几大箱的黄金呢?

  杜玉芳不知道,当年能害余老爷子差点栽了跟头的石家能不知道吗?

  第147章

  石逢春是知道的,他知道余老头是自掏腰包把亏空补上的。他和杜玉芳那个鼠目寸光没见识的家庭妇女不一样。

  想一想,余老头既然能自掏腰包地把供应军队的买粮钱补上,那不代表着他的手里还要比那几箱金子多得多的财富吗?

  运粮船确确实实地在腐国被扣下了,余老头贪污的锅是甩不掉的。如果说为了名声不得不把窟窿补上,石逢春是信的,但如果说把窟窿补上,除了让自己亏外什么都得不到,那石逢春是百分之三百不相信的。

  除非那些金子对余老头来说不值一提。

  石逢春更倾向于后者。

  虽然战争期间余老头自掏腰包地捐了很多枪药粮食,但那些在石逢春看来,都是为了自保。

  余老头是前朝的人,又是作为一个资本家存在的。没和其他人一起逃到岛上去,想要安安稳稳地留下,必要的牺牲一定不可缺少。

  石家当年可就做出了不少的让步和牺牲,直接从高层掉下了中层。

  但哪怕这样,当家的也是留了不少的后手,金银首饰银元翡翠藏了不少。

  石逢春不信余老爷子真的全捐完了!

  而且建国后整顿,余老爷子手里那么多厂子被国家买下,月月还能拿分红,存折上怎么可能只有那么点钱!

  石逢春虽然拿着当初贪污金子的那件事说事,但他想要的可比杜玉芳多得多!

  余慎之,余老头那孙子大概也猜到了余老头不止那么些“宝藏”,但小崽子手腕嫩得多,自作聪明地觉得站住了上风,实际上被人卖了都不知道!

  要不是念着余慎之手里有外汇渠道,他早一口把这个小崽子吞了!

  和石逢春余慎之的塑料合作关系不同,时尉和路远之的同盟那是真纯天然的。

  时尉靠着路远之源源不断的资金供应开始疯狂买店、装修、招人、培训。

  因为上半年带出了不少可以信得过管理方面的店员,虽然开得店越来越多但时尉反而没上半年那么忙得脚不沾地。

  他从一开始制定的管理制度就是后世自己摸索了几十年的成熟制度。虽然要考虑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或是改进,但上半年几个月的试验已经能让制度完善个七七八八的了。

  不过时尉疯狂买店的事情,在石逢春和余慎之眼里是极其愚蠢的举动,店这种东西,租就好了,何必花那么多的钱全部买下来呢?

  因为巨额资金关注了时尉的余慎之和石逢春见时尉这么“愚蠢”,鄙夷的同时也不由得轻视了起来。

  时尉就是要他们轻视。

  和石家相比,路远之的名字远没那么好使,店面装修花费的钱不少,虽然租店的时候会签订合同,但这种薛定谔的效力可没办法说清楚什么?既不能保证石家不用强权让房主破坏合同,也不能保证让时尉不受损失。

  一家店装修起来大概需要个大几千,还得花个几十天,要是等装修好了,烤箱这类东西都搬进去弄好了,然后说店面不租了,时尉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毕竟押金违约金虽然有,但对方硬扯着打官司,那就是又耗时间又好精力了。

  不管是从房屋升值还是从安全隐患来看,时尉买房是一个怎么都不会亏的决定。

  至于燕京发展过快容易拆迁这一点,时尉也早就想到了。

  他上辈子没碰过燕京的房地产,但燕京的房地产发展他还是记得非常熟的,一来在这里生活过好些年,二来燕京作为首都,什么政策都是从这里发出来的,他想不关心都难。

  记忆虽然有些模糊,但只要大概保证自己买下的房子在五年内不会拆迁就好了。

  五年是个坎,潮流总在变,审美也会变,现在的甜点屋店内装修时尚又洋气,但要是看了五年,不落伍也得腻。

  为了保持新鲜感,也是为了不让店内显得老旧,三年一次小装修五年大变一次也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