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4节(2 / 2)


  为了更好的观察和学习,姜扶瑶没有假客气地让位,直接“抢”了首席正对面最近的位置,眉心不自觉微拧,视线一会儿紧紧凝在首席拉着小提琴的手上,一会儿落回谱子,左手按弦,右手拿弓,无声跟练,又在首席让他们练习的时候反复对比和思考这与自己平日习惯的区别。

  这里揉弦但不要揉太多……声音更坚实一点……用顿弓……

  感受着自己逐渐与首席无二的旋律,心中因被公开点名批评而带来的挫败感散去,姜扶瑶眉眼微弯。

  其实这事不难,毕竟她水平摆在那里,但正如钢琴演奏员要和调音师磨合,她习惯了独奏,自然也需要与乐团惯有演奏方式磨合的时间。

  新来的小提琴演奏员没几人,房间也不大,首席很快便发现了姜扶瑶演奏方式的改变。

  听着她巩固的再次练习,他的手指在膝盖上无意识地打节奏。

  进步斐然,甚至他都找不出错误,而且是这么短的时间……

  首席微微眯眼,旋即轻笑。

  不愧是他和闫老师都看中的人。

  “咚咚咚——”

  房间门被敲响,一个女工作人员探头,朝他们笑笑。

  “闫老师来了,你们回去吧,马上要集体排练了。”

  这么快?!

  几个新来的小提琴演奏员眼中都有些慌乱。

  事实上,他们也和姜扶瑶有差不多的“突兀”问题,好在平日的练习没有她那么“与世隔绝”,也是有“问题更严重”的她作为陪衬的原因在内,相对来说便融入得好一些。

  因此,方才“被牵连”他们才没什么意见,甚至还有些庆幸头上有个顶锅的,不至于让他们成为那个引起注意的尴尬存在,更是意外之喜地得到了额外的一天“小灶”时间。

  虽说指点他们的第一声部的首席,但人家水平高,只是帮他们熟悉一下乐团演奏模式完全是“杀鸡用牛刀”,哪有什么好介意的。

  难不成他们几个小新人还值得两个首席一起来指点?

  只不过他们没想到闫老师来得这么快。

  一个上午都没过去呢!他们连首席的认可都还没能得到,何况是严厉出了名的“闫王”!!!

  抱着琴往台上走去,路过闫同贺身边时,他们都礼貌地躬身道一句“闫老师好”,心底则疯狂哀嚎,祈求古今中外各路神仙保佑自己这遍排练可以超水平发挥,千万别突兀到被闫老师盯上。

  嗯……或者让姜扶瑶继续“顶锅”也行,反正她方才也是最“突出”的那个。

  回到各自的位置,调整好坐姿,几人面上没什么情绪,一副准备好了的模样,实则慌得一批。

  第二十二章 姜扶瑶竟得到了他们首席的……

  方才被当众点名, 姜扶瑶并非真如表面上看起来那般平静。

  甚至是难堪的。

  的确,在娱乐圈的这几年,她因“演奏能力”被骂也不是一次、两次。

  但那都是作者的锅, 她问心无愧。

  可被指挥单拎出来, 甚至麻烦首席开了“小灶”,耽误人家的练琴时间……

  这完全是她自己的原因。

  如果路遥锦在,可能还会反过来讽刺她:“自己都没做好准备,怎么好意思说别人的。”

  琴背与锁骨轻触,隐约的凉似透过针织衫直侵肌肤。

  坐在板凳上,姜扶瑶微微抿唇,看着面前的谱子, 神情认真。

  这次排练,她一定要演奏好!

  基础摆在那儿,经过两小时有意识的练习, 姜扶瑶对乐团的演奏模式迅速上手。

  已然能做到与首席无二, 更遑论融入小提琴第一声部的众人之中。

  而随着这次与其他声部合作的排练, 她也对乐团演奏有了更深的了解。

  相比音色单一的独奏, 交响乐通过各个乐器的完美碰撞与配合, 无论画面表达还是气势场面都更丰富,也更强调指挥的重要性。

  看似是乐手们在吹拉弹唱, 实则是指挥家在“演奏”。

  乐手们就是他的乐器。

  人们欣赏交响乐时经常指明听某个指挥家的版本, 便是因着其他指挥家的版本都没有指挥出他喜欢的“味道”。

  右耳是单音合奏的同谱旋律, 左耳是低音和声的第二声部,抬眼是第一次见面便给了她“下马威”的指挥。

  对习惯独奏的姜扶瑶来说, 这无疑是非常新奇的体验。

  近十分钟的演奏,适才一曲结束。

  演奏员们手臂垂下,身体微微放松, 等待闫老师的点评和建议。

  “在我说之前,你们先讲讲自己对这次排练的看法吧。”

  拉过来一个木凳子,坐下,闫同贺看着台上面容尚稚嫩的孩子们。

  说说他们自己的看法?

  乐手们面面相觑,有些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