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1节(2 / 2)


  沈歌出生这么久,还没有来过南边,荀飞光有心带他四处去逛逛,于是先让随从回去,两人独自逛起街来。

  荀飞光身手精湛,以一敌百也不成问题,手下并不担心他们的安全。清凌卫派出暗卫他们后头跟着,不出来惹他们的眼。

  南关城的生意还算发达,城里有好几家银装,荀飞光先换了三百碎银,又带着两万银票。

  沈歌瞄了眼他的荷包,才发现他居然带了这么多钱。

  “先去哪里?”沈歌不熟路,也不知要去哪头逛。

  “去泉恩街,本地会说官话者甚少,除泉恩街外,恐怕逛不成。”

  荀飞光记路的本领比沈歌要好得多,这么七弯八绕居然没有走错,一路顺顺当当地走到了南关城最大的那条大街。

  这条大街果然不同凡响,一进入这里立刻感觉热闹许多。周围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满耳都是叫卖声。

  沈歌完全听不懂这边的俚语,不过很清楚这里并不是前世的白话。他的心微微沉了沉,有种不妙的感觉漫上心头。

  沈歌一直很清楚,这里是大燕,与他前世的那个国家并不是同一个地方,不过心头总还存着一些侥幸,盼着奇迹会发生,历史拐一个弯之后又能拐回做正轨。

  “这是本地的特色美食,要尝尝么?”荀飞光的声音讲沈歌的思绪拉回当前。

  他往前看去,只见一个老婆婆拿着一个木制的大盆,装着满满一盆青豌豆一样的东西,她一手拿大树叶,一手往大树叶里塞裹了那青豌豆的面糊,看着倒还挺好吃,就是不知道这是什么,沈歌不敢轻易尝试。

  世界各地有许多美食,然大多数都挺奇葩的,一不小心可就会中招。

  “这是什么?”沈歌问。

  “来试试,来试试。”老婆婆似乎看出沈歌他们有意愿,一个劲地举着树叶包向他招呼。

  “一种虫子的蛋,裹了面糊一样的东西,味道还不错,要试试么?”

  “不。”沈歌有些嫌弃地摇摇头,这种东西他还是敬谢不敏。

  老婆婆看他这样,以为他不敢,还在一个劲儿地热情招呼他,“来试试,来试试,很好吃,不好吃不要钱。”

  荀飞光见老婆婆这殷切的模样,掏出五个铜板买了两个已经蒸好的。

  沈歌最终还是没有吃,荀飞光剥开吃给他看,里面是半透明的面糊,青豌豆一样的虫卵也变成了半透明模样,看着到极为可爱,一点都看不出这具体是什么。

  “荀哥,你以前吃过这个么?”沈歌见他吃得优雅,忍不住问。

  “吃过,有时在外头粮食不够,伙头兵们不得不找其他东西掺和在粮里。在这边,粮里便没少掺各种各样的虫卵。”

  沈歌听他这么一说,忍不住想尝尝这东西的味道,与他同甘共苦一番。

  左右瞄了眼,见没人注意到这边,沈歌飞快凑过去,从荀飞光骨节分明的手叼走剩下的半块。

  这种虫卵出乎意料地好吃,有股淡淡的酸香,配着姜丝与面团,味道挺鲜美。若荀飞光不说,沈歌几乎不会联想到虫卵。

  看着沈歌那双黑白分明的眼睛倏然睁大了些,荀飞光伸出手指揩去他嘴角那点面糊,含笑问:“如何?”

  “还不错?”沈歌仔细品了品,“恐怕油炸的会更好吃。”

  “你若喜欢,我们下次去吃油炸的。”

  沈歌点头,拉着荀飞光继续走。两旁的铺子大多卖珠宝、首饰、书画等价格比较昂贵的物品,沈歌对这些不是很感兴趣,看了一圈,真正进去的没几家。

  “咦,那家店的店主?”沈歌忽然看到一个暗红头发的背影,原本走过了又绕回去,看清楚后才发现那店主的头发的确是暗红色的,他身材高大,面上轮廓也比较深。

  “这家店是洋夷开的?”

  “嗯。他来大燕已近十年,整个南关城都知晓他。”

  “那他的家乡在哪里?”沈歌忍不住往欧洲方面猜测。

  荀飞光带着沈歌往那家店内走,“他说他乃维安人,也不知晓真假,不过要和洋夷交涉时他经常帮着翻译,想来是一路人。”

  第71章 地图

  暗红头发的洋夷一转身便看见沈歌和荀飞光, 他那微带着雀斑的脸绽开热情的笑容, “两位客人要买什么?随便看看。”

  他的语调很有些怪异, 说的是官话,却又带着南关城本地的语调, 还有几分说不出的味道,估计是洋夷话。

  沈歌连蒙带猜, 总算把他的话大概听明白。

  这家店不算大,架子上摆着一些珊瑚、珍珠等做的摆件, 其中有个架子上摆着几只精美的琉璃瓶, 瓶子里装着淡金色的液体。

  “这是我们那的香露,玫瑰的, 蔷薇的, 格格流桑花的,客人感兴趣可以闻一闻, 看看喜不喜欢。”洋夷说话有些慢, 但咬字挺清晰,“这是去年才运过来的香露, 香得又正又久, 保证会有您喜欢的类型。”

  沈歌拿起那瓶格格流桑花的香露,打开轻轻闻了一下,香味出乎他意料的清新,一点都不熏人。

  他将瓶子伸到荀飞光面前,荀飞光闻了一下,低声赞道:“不错。”

  “几两一瓶?”沈歌拿着瓶子问, 哪怕身家万贯,他买东西依旧习惯先问价格。

  “嘿嘿嘿,不贵,三两一瓶。”

  沈歌还想着三两银子确实不贵,洋夷又搓着手补充一句,“三两金子。”

  按南关城的金银换算,三两金子能换三十二两银子,一家七口人节约些能用三年,这价格虽不算多贵,但怎么也不算便宜。

  “二十两银子。”沈歌还价,他手上银钱有大用,并不大想花三十二两买这么一瓶可有可无的香露。

  荀飞光在一旁眼底含笑地看着沈歌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