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章(2 / 2)


  甑糕还没熟,但散发出来的香气已经引得人食指大动,方琳添了点炭进去,离得稍微近了些,被窜出来的火苗燎了头发,幸好这一路也添不了几次。

  到白河镇的时候,天蒙蒙亮。

  沈大山占了个好位置,热气腾腾带着枣香的甑糕,无论是赶集还是路过的,都愿意坐下来要一份尝一尝。摆了这么久的摊也有不少老顾客寻来,特意买回去给孩子吃,方琳用干荷叶裹好,捆上纸绳子才递给客人,“您小心烫着,好吃下回再来。”

  方琳嘴甜,手艺也不错,不消一个时辰,一锅甄糕就卖了个干净,连沈大山也夸她,“没瞧出来你挺会做生意啊,舅舅嘴笨,你可帮了大忙了。”

  甑糕卖完了,剩下这一天卖的就是饺子和面条,沈大山和附近的店家说好了,可以去他那儿打水,方琳拎着桶朝舅舅说的地方走,一打眼瞧见段南山进了隔壁的皮草铺子。

  上回他说要去家里提亲,现如今自己已经跟家里翻了脸,万一他莽莽撞撞地去了,给胡氏打出门怎么办,方琳寻思着,自己住在舅舅家的事儿还是要跟他说一声的,便站在街边想等他出来。

  左等右等都不见段南山出来,方琳又担心舅舅急着用水,只好拎着桶子去打水,结果等她打完水过来一问,段南山已经走了。

  “说起来南山这几张皮子,还是他爹留下的,完好无损,值老鼻子钱了,我要了好几回都舍不得卖,这回怕是急用钱,终于给舍了出来。”店家还在絮絮叨叨,方琳却不耐烦听下去,转身出去寻段南山去了。

  他爹留给他的皮子,必定是极厚重的家底,万一真是为了自己那晚上的请求给卖了,方琳觉得心里亏得慌,听掌柜的意思,那几张皮子贵得很,她觉得要真为自己不值当。

  转遍了附近的几条街,连段南山的影子都没见着,方琳泄气的回到摊位上,又开始忙活起来。

  赶集的人多,准备的饺子和面条早早的卖光了,沈大山从钱罐里摸出几个铜子来,“想吃什么就去买,别跟你舅母说。”

  ☆、第6章 撞见

  方琳没推辞。

  家里的米不多了,沈大山收了摊,托旁边的小贩帮忙照看推车,自己买米去了。

  方琳数了数,舅舅给了自己七文钱,加上昨晚外祖母给的,她打算买点东西。

  眼看着妹妹快到了出嫁的年龄,嫁妆也该预备着了,可她们还欠着舅舅家的钱,方琳思索着,或许自己应该想法子赚点钱才是。她针线活还算不错,平日家里缝缝补补的活计几乎都是她在做,之前从镇上嫁过来的小香偶尔会给布坊做些小东西换钱,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也试一试。

  搁在原先,方琳是决计不会这么想的,即便是能赚钱,自己也甭想偷摸地攒下来,都会进了胡氏的口袋。可如今情况不同,用钱的地方也多,她不得不筹谋着。

  白河镇上最大的布坊是张记,大伯家的方玉去年嫁给了镇上衙门的捕头,逢年过节回来穿的衣裳,料子都是从张记扯的,显摆过很多回。

  方琳想,这大铺子做活,想必给的钱能多一些。但她甚少来镇上,更不值得张记布坊在哪里,只得向路边的行人打听起来。

  好在张记是出了名的好找,方琳从他们摆摊的这条街道绕到主干道上,往前走了没几步,就瞧见一栋三间房的铺面,青砖砌的墙,外头两根朱红色的柱子,怎么看怎么漂亮,就连那棉门帘上也绣着一丛牡丹,富贵逼人。

  她抬眼敲了敲招牌,四个字只认识俩,“张”和“布”,她小时候村里还有学堂,教书的是个白胡子一大把的老先生,那时候沈氏还在世,整日被方老太太磋磨,并没有闲工夫管她,方琳闲着没事做就溜到学堂外头看老先生给村里的孩子们上课,仅认识的几个字也是偷学来的。

  大抵是因为赶集的日子,张记布坊的生意并没有受影响,进进出出的人不少,莫不是衣着鲜亮,方琳有些迈不动步子,负责打帘的小童瞅了她半晌,扬声道,“外头穿灰衣裳的姑娘,哎哎哎,说你呢,就你,你站那看什么呢,咱这儿的东西你买不起,别瞧了。”

  方琳深吸了一口气,脸上挂了笑,“小哥,你们家掌柜在吗?”

  “找掌柜?”小童盯着她上下打量了一番,“你是我们掌柜什么人啊?找他有什么事啊?”

  方琳被问住了,她摇了摇头,“我就是……就是想问问,你们家要不要找人做绣活?”

  就说嘛,瞅这姑娘的穿衣打扮也不像是掌柜的亲戚,他扬起头,“我们家的东西都精贵着呢,你们这些人笨手笨脚的弄坏了赔都赔不起,赶紧走赶紧走,不然我们管事出来赶人了,他可没我这么好说话。”

  方琳是受气惯了的,并不以为意,她低声问道,“真不要人么,可是我听我们村……”

  她话还未说完,就被小童不耐烦地打断,“你们村!你们村的人穿得起咱这儿的料子吗,说了不要就是不要,赶紧走吧,别妨碍我们做生意!”

  “吵吵什么呢。这么冷的天,掀着帘子把冷气往屋里头放,你想冻死老子是不是!”说话的是个发福的中年大叔,他走过来敲了一下那小童的脑袋,正准备再训斥几句,忽然瞧见店里的客人往外走,凶恶的表情立刻换成副笑脸,变脸之快,简直令人咋舌。

  只见他笑着招呼道,“您买好了,用着合适下回再来,春生,还不快送送段公子。”说罢踢了那小童一脚。

  小童慌里慌张,原本打着帘的手一松,倒是把门给盖住了。

  “傻蛋玩意。”管事的骂了句,快步朝前,亲自掀起了门帘,“您慢走。”

  男人脸上挂着憨厚的笑,“管事您客气了,等我成亲那天,一定请您来喝喜酒。”

  方琳听到熟悉的声音,下意识地抬起头,段南山的笑脸映入眼帘,她惊呼出声,“你怎么在这?”

  “诶。你也来买布?”段南山瞧见自己未过门的媳妇,脸上的笑意更浓,他将买来的东西单手揽在怀里,“不用买,我都备齐了,要不你在进去瞅瞅,瞧上什么跟我说。”

  “买什么?”方琳有点回不过神,她在门边看了半晌,这进出的都是镇上的富贵人家,段南山说不上穷得叮当响,但绝对买不起这里的东西。

  “成亲要做的衣裳啊。”段南山脸皮薄,幸好黝黑的皮肤看不出泛着红,他看着方琳,认真道,“我也不知道你喜欢啥样子,就拣顺眼的挑了几匹,李婶说红的裁嫁衣,其他花色给你多做几身衣裳。”

  “你……”方琳眼眶有点湿,从小到大穿旧衣裳穿习惯了,家里也没人提过给她扯几匹料子做衣裳,她心里头有点不是滋味,可眼前这个人,不过是因为自己走投无路之下说要嫁给他,便事事为自己着想,还在这么贵的店里给自己买布,说不感动是假的。

  “段大哥,你为啥对我这么好呢?”方琳有点走神,把心里话给问了出来。

  段南山挠挠头,“你是我媳妇,我不对你好对谁好?”

  听到这回答,方琳大窘,瞥了眼小童和那管事,低声反驳了句,“还没过门呢。”

  段南山哈哈笑,理所当然道,“你都答应嫁给我了,还能反悔不成,我东西都备齐了,明儿上你家提亲去。”

  说到提亲,方琳猛地想起自己家里的事还没跟他说,她顾不得害羞,拽了拽段南山的袖子,“段大哥,你饿了吧,我请你吃面。”

  “不买布了?”段南山把自己手里的东西一股脑堆到她怀里,“你先瞅瞅够不够?”

  “够了够了。”方琳急着跟他说事情,压根没细看,又把那一堆东西推回给他,“咱们走吧。”

  数九寒天,吃上一碗热汤面最暖和不过,尽管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这面摊的生意却依然很好。

  方琳要了两碗阳春面,这才寻了个位子跟段南山坐了下来,把昨天家里那乱七八糟一摊子的事说给他听。

  段南山不说话,方琳心里有点儿紧张,她抬起头悄悄地看了男人一眼,见对方正皱着眉头,好像不太开心的模样,方琳迟疑了一下,正准备开口,却忽然听到段南山带着点苦恼的声音,“我不知道你舅舅家在哪儿,那可该怎么上门提亲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