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直男癌进入言情小说后第305节(1 / 2)





  朱棣恍若未见,面不改色:“好在天下终究是忠义之士更多,此辈小人殊少。昔年太祖皇帝建都于南京,正是看中此地人杰地灵,忠臣英豪数不胜数,孤不相信仅凭这三个佞臣,便能动摇诸位的忠君体国之心!”

  他大手一挥:“搬上来!”

  侍从们鱼贯而入,将一篓一篓的文书倒在地上,撒上火油,毕恭毕敬将火把递到皇太子手中去。

  “此三贼临死之际,尚且不知悔改,口中攀咬不止,而孤承太祖皇帝之志,得蒙诸君效忠,又岂能为这等小人所蒙骗?”

  朱棣神情肃穆,眸子里饱含信重之色:“先者贼将袭北京,先帝不愿有辱于贼,遂于后妃自尽于内宫之中,令孤南下应天,联合诸君讨贼,先帝既信得过诸君,朕岂敢有违其志,疑心社稷忠臣?今日便将胡、符、苏三贼家中文书信件一并烧毁,过去之事,更勿复提!”

  说完,他挥手将火把丢于纸堆之上,霎时间烈火汹汹,热浪袭人。

  兵部尚书张煌言原还忧心国事如何,今日见皇太子天纵英明,政务通达,再无疑虑,当下跪地叩首,恭敬道:“先帝既逝,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太子殿下本系储君,正宜早日登位,以安天下之心!”

  众人眼见那堆牵涉了自己或亲友的文书化为飞灰,先是怔然,旋即暗松口气,再去想其中机窍,却是心生凛然,称佩不已。

  张煌言话音落下,几瞬之后,众人不约而同跪伏于地,以头触地,心悦诚服,山呼万岁。

  第271章 朱家父子穿明末5

  反军即将攻入北京的消息南京早已听闻,再得知皇太子离京之前皇帝便勒令后妃自尽殉国,自己也在乾清宫内自焚,当下再无迟疑,旋即拥立皇太子于南京继位,践祚登基。

  朱家的天下,自该是让朱家的儿郎主宰,若皇太子与定王此时被堵在了周国丈家,南京六部便该商议着迎立哪位藩王继位了,但现下皇太子在这儿,嫡出的定王也在这儿,那其余八竿子才能打一打的藩王赶紧有多远滚多远,别踏马搁跟前儿碍事!

  胡洋、苏倘、符旷三人被定了罪,汪吟青的父亲得以洗清冤屈出狱,加上他后剩下的三名尚书都是主张北上迎还皇太子的,战略主张与朱棣趋于一致,现下没了内敌、剩下的拧成一股绳,再行事时,自然事半功倍。

  借着汪建一案与三位尚书倒台的东风,朱棣初入南京虽然仅仅一日,百姓听闻他名号却是如雷贯耳,开口便称“就是那位断案如神的青天大老爷!”,还有人赶紧反驳:“什么青天大老爷,先帝已经去了,该叫皇爷了——皇爷英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胡洋、苏倘、符旷三人的罪名已经定下来了,首恶三人剥皮萱草,满门抄斩,旁系一律送去服役,为即将到来的战乱增添几分微薄助益。

  朱棣刚从福王处敲了近百万两银子,转头又抄了三个大户,腰包立即就充盈起来了,而他率军打仗多年,深知钱这玩意儿单纯放着是不能生钱的,立即便海量的撒了出去,张贴布告征军。

  南京固然有常备军队在,然而派系林立,他一时之间难以接手,其余各处地方部队也不在少数,只是这都是王朝末年了,朱棣不会天真的觉得自己一举起大旗各地立即响应听从。

  福王这样的宗室都心怀鬼胎、图谋不轨,更何况是别姓之人?

  好在他要的也不是各地军队将领如臂指使,只消他们顺从南京朝廷,听从天子诏令,哪怕阳奉阴违也没关系——给他一点时间,只要“阳奉”就足够了。

  朝廷近年来税赋征收不畅,军饷发放更不及时,南京虽是应天府,情况稍好一些,但军备上也难免隐隐有废弛之态。

  朱棣背靠刚鼓起来的钱包,下达征兵令的同时,也明确了军饷的发用制度——有违必斩,贪污必斩,冒功必斩!

  经历了小冰河期的末世王朝,活不下去的人太多了,有心趁乱博个出身、封妻荫子的也太多了,这三道条令公布出去,从军者如过江之鲫。

  朱棣亲自制定了选拔标准,又令心腹和南京官员一并主持兵饷和各项军备的筹备与发放,期间铁腕处死了几名参与贪污军备的官吏,顺带着抄家填补了一下自己腰包,由是南京各处敬畏,再无人敢往此处伸手。

  胡洋、符旷、苏倘三人罪在不赦,朱棣御笔朱批赏了扒皮揎草,事毕之后南京六部尚书便空置了三个出来,不乏有官吏上疏请求再填补三人上去,然而奏疏递上之后,皇帝却始终留中不发,一心扑在整顿军备上。

  官吏们便明白了皇帝心中所想——皇帝年轻,又初到南京,无甚根基,是打算观量几个可用之人,收为心腹,再赐尚书衔。

  现下北方反军虽然来势汹汹,又有鞑子作乱,然而大明国祚二百余年,南京众官吏倒不觉得大明有衰亡之像,再见新帝少年英豪、天纵英明,谁不想奋勇直前,博一个荣华富贵?

  新帝今年不及弱冠,若当真成了他的肱股之臣,大明不亡,家族起码还可以富贵三代!

  萝卜吊在眼前,以胡洋三人为首的害群之马又被除掉,勤勤恳恳一心为国的想着再加把劲儿让皇爷看在心里、谋个前程,此前与胡洋三人有些首尾的想着赶紧弃暗投明、从头再来,一时之间,南京六部这个从前的养老小朝廷,倒有些春雷过后、万物复苏的欣欣向荣景象了。

  这也正是朱棣想要的结果。

  自福王处得了近百万两银子,抄了那三家之后,又得了百二十万两银子和无数田亩,听起来是个天文数字,然而他既要兑现承诺分发军饷,又要筹措军备粮草,人吃马嚼,消耗同样也是个天文数字。

  若换成寻常人,这时候眼见花钱如流水,库存日日缩,料想早就萎了,朱棣却不怕,招揽了十万人马、训练整顿之后,便亲自率军北上,直欲还京。

  张煌言、史可法、汪建等人听闻北京失陷贼手,如何敢让皇帝前去冒险,倘若有个万一,定王年岁尚小,哪里支撑得起这天下?

  若再迎立藩王——胡洋三人就死之后,福王便与南京官员结下私仇,若他得以入主南京称帝,怕不是立时自乱阵脚,献弱与敌!

  若是立别的藩王,只怕好容易被这位新君终结的党争立即就要故态重发。

  几位尚书准备了一肚子说辞,朱棣却无心听,抬手止住,震声道:“诸位爱卿不必再讲,朕意已决!”

  前世南明朝廷内部诚然有过内斗,有过降臣,但也的确不乏忠耿之士,为国尽忠,呕心沥血。

  三位尚书见皇帝已然下定决心,愁眉苦脸的对视一眼,却也不拖他后腿,或去筹措军粮,或去组织粮草输送,安稳后方,彼此配合,同舟共济。

  是年四月,皇帝御驾亲征,率军抗贼。

  朱棣前世打了半辈子仗,太明白如何增长士气,招揽人心了。

  所谓率军抗贼——直接去北京对上李自成是抗贼,路走的偏一点,找个被反军攻占的城池打打也是抗贼。

  他麾下十万大军,听起来倒是赫赫,然而大多未曾经历战火洗礼,立马叫去对上跟随李自成几年身经百战的精锐,那也不现实。

  朱棣没有北上,而是选择西进往湖广一带去,身在帅帐指挥麾下将士排兵布阵,战时又披挂上阵、身先士卒冲在最前。

  既克此城,他旋即下令开府库大赐将士,功奖过惩,亲自前去探望受伤士兵,又下令厚赐阵亡将士,由是将士敬服,军心尽收。

  与此同时,又传令将士不得扰民,严明军纪。

  李自成的军队之所以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给牛种、分土地”的口号,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对于一无所有、备受压榨的底层百姓来说,其吸引力是无以言表的。

  只是李自成的口号喊得山响,然而真正到了落实的时候,难免有所偏差,穷怕了的人一朝得志,未必舍得践诺,又因为是个草台班子,行政效率不高。

  可朱棣舍得。

  土地比不过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