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直男癌进入言情小说后第261节(2 / 2)


  陛下他是皇帝,天下诸事系于一身,若真是出了什么事,又岂是她们一死所能恕罪?

  扶苏只是仁慈,不是无脑圣父。

  嬴政的目光不会在过去之事上长久停留,太后和继后等人死了,那一页也就掀过去了,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会为那等痴愚妇人惘耗心神。

  “扶苏,你久不曾返回咸阳,现下既然折返还京,很应该去拜见宗室长辈,以表敬意。”

  扶苏回想起在上郡时皇帝说过的话,瞬间会意:“喏。”

  嬴政又吩咐李信:“有成若得了空,也应当时常往老秦故旧门中走动一二。”

  李信闻弦音而知雅意,心头暗喜:“喏。”

  嬴政见二人皆能领会自己心意,微微颔首,摆手道:“朕有些乏了,都退下吧。”

  三人齐齐应声,躬身退了出去。

  嬴政目送他们身影逐渐远去,最后门扉闭合,一切都被遮掩住。

  他有些倦然,问众皇帝道:“朕做的对吗?”

  皇帝们沉默了很久,没人说对,也没人说不对。

  最后,高祖道:“所谓治国之道,无非就是以前人为鉴,说的再简单点,就跟妇人做针线一样,哪儿破了补哪儿,谁知道下一个洞什么时候破呢!”

  嬴政微微一笑,略略释然几分。

  前世他在位时,一要加强君权,二要加强中央集权,两者共同将权力集于一人之身,君权固然得到了极大的强化,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最高权柄的孤立性与脆弱性。

  也是因此,历代大放光芒的秦国宗室遭到打压,建国之初行郡县而非封建,宗室颗粒无收,倍觉不平,老牌军武勋贵门庭也或多或少的遭受到了约束和打压,再后来一个赵高,一个胡亥,再加上一个李斯,便将大秦毁灭殆尽,而大秦宗室竟无力反抗,只能沦为刀下亡魂,也实在惹人深思。

  重来一世,嬴政想稍稍松一道口子,至于最终结果如此——这谁知道呢。

  反正绝对不会比前世更坏了。

  长公子被皇帝召回咸阳,这无疑是一个极为强烈的政治风向标,而长公子在还京当日,便依次拜访本朝宗亲,必然也是得到了皇帝的准允和命令。

  皇帝与宗室之间持续数年的冷漠与对峙,隐隐有了破冰的征兆。

  子婴痛饮一杯酒,同对坐的堂兄扶苏道:“周以封建之故,国祚有八百年之久,即便后来诸侯林立、天下分裂,但是谁又能否定封建最初时候所起到的作用?今六国破灭不过十年,天下根基未稳,郡县制固然有所长,然而唯有与陛下血脉相连的秦室宗亲,才会真正堵上一切,捍卫秦国的土地和权益啊!”

  扶苏不置可否,没有贸然发表意见,只说:“陛下有他自己的想法。”

  子婴眼见皇帝与宗室的关系松动,已经很高兴了,闻言并不强求,大笑出声:“喝酒,喝酒!”

  胡赵之变后,皇帝的性格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从前坚定不移的观念,竟隐隐有松动之态,先是宴请宗室长辈,后又降旨恩赐老秦故臣,不几日,竟连南征和阿房宫、皇陵的修建都叫停了,令参与徭役的农夫、匠人各归其位,操持耕种,勿失其时,又派遣臣工深入田亩之中,体察民情,削减赋税征收的种类与数目。

  百官因此骇然。

  消息传出咸阳,天下为之沸腾。

  ……

  盛夏天气闷热,本就让人不适,而近来传入耳中的消息,更加重了项梁心头的忧虑与愤懑。

  “嬴政停止修建阿旁宫和皇陵。”

  “还把岭南军团的将士民夫尽数召回了。”

  见鬼,嬴政那暴君怎么忽然间改了性子?!

  会稽太守殷通是项梁至交好友,也是他在项梁叔侄二人被通缉之人收容了他们,这时候听项梁百思不得其解,不禁失笑:“皇帝又如何?终究也是怕死的。我听说日前嬴政的儿子联合宦官造反,牵连甚大,宫里太后和皇后接连暴毙,嬴政险些丢了性命,生死之间秉性大改,贪生畏死,也不奇怪。”

  秦人曾经有持续数代的人殉记录,而楚国境内的巫鬼之术更是盛行已久,项梁听殷通如此分析,又听闻嬴政甚至叫停了皇陵的修建,心下蔑然:“他大抵是被吓破了胆,唯恐民间生变,竟连皇陵也不敢修了……”

  殷通向有谋逆之心,只是畏惧皇帝威仪,不敢妄动,现下眼见皇帝颇有胆怯之态,大失雄风,隐藏已久的心思不禁隐隐浮动起来。

  不只是殷通和项籍叔侄二人,咸阳政令更改的消息传出,六国后裔都跟着心浮气躁起来,盛夏天气里心头仿佛是烧着一把火,风吹不灭,水浇不熄。

  嬴政很快就用实际行动浇灭了他们心头的野望。

  “六国虽已破灭,然其后裔之中贼心不死者不在少数,六国故土中包庇、隐藏六国王室后裔者亦是不在少数。”

  “传令,即日起清缴所有非秦故土之地豪强势力,国朝以适当货币赎买他们手中所拥有的钱帛和土地,迁居关内。清缴过程中一经发现有擅自收容六国余孽,族!若有迷途知返检举之人,全家免罪,执迷不悟、知情不报者,族!”

  第231章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9

  这两道政令落地,天下为之震动,百姓们额手称庆,欢天喜地,六国王室、亲贵后人却是战战兢兢,惶惶不能自已。

  秦灭六国不过十年,虽然用暴力机器毁灭了六国的政治形态,但六国的文化和思想,乃至于各国十数年来对统治地区潜移默化的影响,却绝非一朝一夕可以抹煞。

  风土不同,语言不通,习俗也不同,六国之人不明秦律,而秦国连年征战,同样也没有时间教化六国百姓,使秦国律法深入人心,甚至于为了加强六国地区的统治,不得不同六国勋贵乃至于豪强短暂的寻求合作,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与把控。

  而这些勋贵与豪强,很多都对六国心怀同情,甚至于本身就是六国之后,心怀不轨。

  秦朝立国之初,设置郡县四十九,能为郡守之人,皆是一方大吏,可即便是郡守这等级别的高官,也不乏有心怀反意之人,譬如收留项梁、项籍叔父二人的会稽郡守殷通,便是其中翘楚。

  他原是楚人,同项梁私交甚好,后世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秦灭楚国的那一战也最是艰难,然而秦楚两国联姻多年,从宣太后到华阳夫人,再到嬴政的元后乃至于身上流着一半楚国血脉的皇长子扶苏,楚国一系对于秦宫的影响不言而喻,故而秦灭楚之后,并不曾将楚国勋贵赶尽杀绝,某些亲附秦国的勋贵便得以保留,甚至位居高位,殷通便是其中之一。

  为利而来,利尽而散,待到秦国大厦倾覆之时,便是他们展露獠牙的时刻,而天下之大,如此为之的又岂止是一个殷通。

  前世嬴政看不上这群跳梁小丑,压根不将这群人放在心上,而他在之时,也的确没人敢在他眼皮子底下上蹿下跳,什么项羽刘邦、陈馀魏豹,彼可取而代之,朕活着的时候你怎么不出来代?

  始皇不死,谁敢逐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