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直男癌进入言情小说后第258节(1 / 2)





  还是说让皇帝别吃丹药了,安安心心等死?

  用九族通讯录来发誓,要真是敢这么跟陛下说话,陛下驾鹤西去之前,肯定把太医的户口本和通讯录一波儿送走!

  两个太医满嘴苦涩,毕恭毕敬的垂着头,入内行礼之后,又小心翼翼近前请脉。

  太医令当先,年轻些的太医在后,诊脉之后二人神色都有些怔然,难以置信的对视一眼,大喜过望:“臣恭贺陛下!”

  嬴政面不改色:“何喜之有?”

  太医令微微抬眼,笑容满面,喜不自胜:“陛下脉象刚劲有力,五脏调和,一扫前日沉疴,身强体健,不逊于青年男子!”

  嬴政眉头微动,“哦”了一声,又侧目去看另一名太医。

  那太医慌忙顿首:“太医令所言甚是,陛下大安矣!”

  嬴政自假死之中醒来之后,也发觉了自己身体上的变化。

  此前他虽然也到过别的世界,有过别的身体,但都是半路魂魄上身,唯有这具身体是属于他的,血肉交融过近五十年之久,他了解临终前的自己是什么状态,所以也更加能够体会到死而复生之后的不同。

  这具身体让他想起了年轻时候的自己,就好像神话里说的返老还童一样,无论精神又或者是体魄,都回到了壮年时候的样子。

  这大抵便是来到这方世界之后所得到的优待吧。

  于嬴政而言,这是莫大喜事。

  强健的体魄意味着寿命和精力的双重增加,意味着他有足够的时间调整这艘巨轮的行进方向,度过了这一关,就算他明天就暴毙而死,也比留胡亥、赵高祸祸他一生的心血来的要好!

  嬴政眸子里闪过一抹欣然,吩咐嘉赏两名太医,摆摆手将人打发走之后,又传了右相冯去疾与几名近身亲信前来:“朕马上便要离营前往上郡,此间诸事,便交付到右相与蒙毅手中,朕留有手书一封,待到蒙毅自会稽折返,尔等递交与他便是。”

  营中刚刚生了一场剧变,胡亥、赵高悉数授首,冯去疾是老臣,深谙皇帝秉性,再想到不久之前章邯带了若干虎贲卫离营西去,料想咸阳城内马上便会迎来一场腥风血雨。

  他暗叹口气,由衷劝道:“臣也知陛下挂心于皇长子,然而胡亥之乱初平,六国余孽虎视眈眈,又有匈奴作祟,陛下此时前往上郡,只怕不妥!”

  其余几名亲信也是欲言又止。

  “尔等不必再劝,朕意已决!”

  嬴政想的很清楚。

  赵高假借他的名义令扶苏就死,此事乃是绝密,事成之前,赵高不敢泄露,而蒙恬掌控上郡数十万军队,扶苏又是皇长子,前去颁旨之人也必定不敢大张旗鼓的张扬,消息外泄的可能性小之又小,六国余孽得知此事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

  再则,就算他们真的知道了,又有何惧?

  荆轲刺秦,高渐离袭杀,博浪沙一击,六国余孽什么时候安分过?

  又有何惧!

  嬴政唇边露出一丝冷笑:“错非事态紧急,耽搁不得,朕必定下令御驾北至上郡,朕不仅要去,还要大张旗鼓的去!”

  冯去疾无奈道:“陛下……”

  嬴政轻蔑道:“朕五次东巡,哪一次不是布告天下?六国余孽若是有胆,只管来便是了!”

  皇帝的性格说的好听点是刚直头铁,说的不好听就是刚愎自用,冯去疾见他已经定了主意,便知晓自己是劝不动了,轻叹口气,应声道:“喏。”

  又询问道:“陛下北上,营中诸事又当如何处置?”

  嬴政脸上闪过一丝冷意:“便照赵高前几日的做法来,日常进贡饭食,隔帘奏事,至于一应政务,便由右相与蒙毅等人共同商讨决定。”

  皇帝东巡数次,早就建立起一套高效而迅速的处理机制,现下简单吩咐几句,交接结束,嬴政便在虎贲营中拣选五百精瑞,更换常服,扬鞭北上。

  有些话冯去疾不敢说,亲信不敢说,也只有空间里皇帝们能说上几句。

  高祖便道:“其实你没必要自己赶过去的,事关重大,赵高派去的人怕也是提心吊胆,行进必然不甚迅速,你派遣一行轻骑,完全能赶上的。”

  天气酷热,马蹄踩在驰道上达达作响,掀起一阵热浪扑到脸上,惹得人心也跟着燥了起来。

  嬴政道:“朕想亲自去见见扶苏,听听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他握住马鞭的手逐渐捏紧,眸子里带着恨铁不成钢的愤怒,下颌咬得很紧:“朕让他往上郡去同蒙恬一道抵御匈奴、修筑长城——上郡有三十万强军啊!他居然真就老老实实的自尽了!”

  大秦帝国的崩塌与皇长子扶苏的自尽而死,是始皇心头愈合不了的伤疤,皇帝们听得一默,良久之后,方才低声开始议论。

  “太过于仁善了,可守成,不可开拓。”

  “未免稍显懦弱。”

  “年轻人脑子没转过弯儿来啊!”

  只有朱棣看看左右,再小心翼翼的看一眼老爹,小声道:“我倒有些不同的看法。”

  皇帝们一起看了过去,嬴政也分了一丝心神过去。

  “虽说都是皇帝,可是有一点,我跟你们不一样。”

  朱棣苦笑道:“你们都是皇帝,且都是名垂千古、多少年出不了一个的强权皇帝,你们没有被一个近乎无所不能、强大到近乎可怕的老子压制过,所以你们根本不能站在儿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他看一眼旁边若有所思的朱元璋,叹气道:“可是我能理解。”

  “始皇,”朱棣道:“站在你的角度,你想不明白扶苏的想法,可是站在我的角度,我觉得扶苏很委屈,也很冤枉。”

  他娓娓道来:“他有一个强大到近乎神祗的父亲,性情冷厉,不容违逆,唯我独尊,因为政见上的不同,他被父亲发配到了上郡,某一天,他接到了父亲的旨意,指责他不孝不悌,赐他自尽。圣旨是真的,玺印没有作假,传旨的内侍是父亲身边的人,离京之前,父亲说对他很失望……”

  “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接旨自尽,二,不接旨,起兵造反。上一世他选了第一条,可是说句真心话,在他眼里,第一条跟第二条有区别吗?起兵造反,对上父亲,他有胜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