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86节(1 / 2)





  北方的朋友们,你们永远不会体会到长三角包邮区人民冬天的痛苦!寒进骨头里。我们买的家用空调也很有意思,制冷效果远远好于制热效果。

  今天和闺密一起,在帮她想法子讨债。我一直坚持不和朋友发生借贷关系。可她三年前借给她一个朋友一笔款周转公司,没有借条。现在离约定还款的日子过去四个半月了。她默默等了第一个月,然后第二个月很难为情地问了一句微信“公司还好吧?”第三个月终于忍不住又发了一句话“那笔钱我有用途,能不能大概说个还款时间?”今天终于爆发了,发微信说“请你年前把钱还给我,我觉得是我在向你借钱,感觉糟透了!”

  然而并没有回音。介绍律师给她,她还是抱有希望,对方肯定会还的,用不着到那个地步。

  借钱给别人,就从爷爷变成了孙子。真是感觉糟透了。

  也有专门帮你追债的,收总金额的40%以上。

  最黑色喜剧的是她自己已经不记得具体借给朋友多少钱,因为当时给的是外币。

  年底就是讨债讨钱的时候。这时候降温,老天真有点不厚道。

  第119章

  宣德楼前。从相国寺出来的九娘她们,由陈元初和苏昉领着,到了齐国公府的看棚里时,文武百官、各国来使、宗室亲王、各州朝贡使、汴京城知名的僧道、年长有德者,早已经被有司引入预设好的各个看棚。

  等鞭声传来,宫乐声大作,广场上就都安静了下来。不多时,乐声停了,钟声响起,远远能看见御驾的黄伞登上御楼。二府诸位相公分列两班,恭立于官家身边。

  门下中书令高唱:“有赦立金鸡!” 广场上,十几丈的鸡竿立了起来,高耸入云,上面的大木盘里放着万众瞩目的金鸡。那金鸡嘴里衔着红幡,写着皇帝万岁四个大字。木盘下面有四条粗绳索垂下来。

  九娘她们跟着陈元初和苏昉走出看棚外,正见到四个戴红巾的禁军沿着四条绳索往上爬去。宣德楼前瞬间万人无声。那四人身手敏捷,缘绳而上,有一人飞快地爬到了顶端,单手抓着绳索,双腿一绞,腾空倒翻上去,抢先一步拿到了金鸡嘴里的红幡,在半空中晃荡着,举起红幡高声大呼“皇帝万岁!”楼下百姓一片欢腾,跟着欢呼起来。“皇帝万岁”响彻云霄。

  六娘和苏昕都是第一次见到常赦,虽然从书上看到过,却想不到现场这么壮观轰动,都感叹起来。

  “若是元初大哥去爬那绳索,肯定能拔个头筹,还能得个银碗呢。”六娘笑道。

  “我看不行。”苏昕调皮地眨眨眼。

  其他人都转过头看她,陈元初也“咦”了一声。

  苏昕一本正经地看着陈元初:“元初大哥爬到一半,恐怕就会被漫天飞来的香包雨给砸下来,哪里来得及去抢红幡?”

  众人想着那情形,都不禁大笑起来。陈元初从怀里掏出一颗乳糖,拆了米纸,随手当暗器丢进苏昕笑着的嘴里:“丫头!吃了我的糖,记得下回嘴软一些甜一些!”

  苏昕一呛,笑得咳嗽起来。陈元初不免又被魏氏训了几句。杜氏忙着给苏昕拍背,也笑得不行。

  九娘低声问起苏昉年后要回四川的事,自从那次十七娘疯了后,九娘还没机会和苏昉好好说说话,每次探望苏昕,看他神色,知道他已经放下了心结,又担心他会放不下中岩书院和长房嫡系隐藏的往事。

  苏昉坦然告诉九娘:“是要回青神中岩书院住一段时间。上次回川,只是略作了参观,见了几位先生,没有机会细细探访外翁外婆和我娘的往事。现在书院还是十七姨的哥哥担任院长,也不合适。爹爹已经写了信,这次回去正好收回书院。”

  “你十七姨做的事,究竟是她一人所为,还是二房合谋,还不得而知。阿昉——哥哥你回去千万要小心一些,多带些人手。”九娘叮嘱道,青神王氏不只是没落堕落了,恐怕更多的人已经丧心病狂。她看着苏昉,又忍不住加了一句:“你不要记恨你爹爹,就是你娘,恐怕也想不到她会做出那种事来。”何况,少一味药也不算什么,毕竟她那时候自己清楚自己的身子。

  苏昉苦笑着点点头又摇摇头。九娘不会懂的,他所伤感的是父亲从没真正懂过母亲,还有父亲义正言辞里流露出那一丝不自然,他不愿多想,俱往矣。

  这时宣德门前特地搭出来的金凤彩楼上,有司唱毕,通事舍人高举起手中的赦书。广场上逐渐寂静下来。今年因国运昌隆,这次郊祭的常赦,是近十年来头一回。开封府和大理寺的罪人们,都穿了红线缝制的黄布衫,早早排列在一旁。狱卒们穿得光鲜亮丽,头上都簪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