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太子宠婢日常第34节(1 / 2)





  皇帝当时已经下了朝,正在承明殿批改折子,听太监说太子派人来送了礼来时,好奇的笔都扔了一边。

  “你说太子送礼?”

  皇帝的大太监叫周全恭,自小就伺候着皇帝,也算是看着这些皇子们长大,对太子还算熟悉,他也迷惑的很,“没错,是太子殿下身边的大太监刘得福,说是昨晚上殿下突然心血来潮去看库房,看见里面堆积了不少东西,便选了一些出来给各宫。”

  皇帝是真震惊了。

  “所以,就给朕送了来?”

  他震惊过后倒是高兴,这还是他在不是过年过节的时候,收到儿子的礼。

  他还叫了刘得福进来说话。

  皇帝从黑不溜秋的盒子里面拿出那把弓,尝试着拉了一把弓,然后点头,“是把好弓。”

  他问刘得福,“太子怎么想着送弓来给朕?”

  刘得福跪在地上,早就顺好了话,恭敬的道:“回陛下的话,昨日殿下本是开了库房,给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选些首饰和丝绸绢纱,然后看见了旁边的弓箭,觉得很适合陛下,便让奴才送来给陛下。”

  太子给太后皇后送东西不是一回两回了,倒是解释的通。只是突然心血来潮给他送弓箭,倒是第一回 。

  皇帝便问,“就给太后,皇后和朕送了吗?”

  刘得福摇头,“还有二皇子殿下和四皇子殿下,是殿下觉得平日里还算好的笔墨纸砚。”

  皇帝:“……”

  果真是太子,做事情还是这般只凭喜好。不过太子一直这般,皇帝已经没有力气去让他改了。

  这个老三啊,你对他好,他就对你好,喜欢你了,才肯对你露个好脸色。

  就好像老二和老四,之前太子不喜欢他们的时候,便是一个好脸色也没有,如今觉得两人读书好,作诗好,便掏心掏肺的对两人好,做什么都带着他们,他有什么,也要给他们送过去。

  皇帝等刘得福走了之后叹气,“这孩子,怎么就教不通。”

  你对老二老四都能好,对老五老六老七做个面子情又能怎么样?

  但就是不做。

  周全恭就笑,“殿下,太子殿下这叫做至纯至性,还小,您多费心思教教便也好了。”

  皇帝觉得也对,太子读书努力,但读书太多,未免就读了个孤高的性子出来,这也是他忙于朝政,后来只将他交给了翰林先生,没有认真教导的缘故。

  但他实在是太忙了,这几日忙着英国公府的案子,怕是不能亲自教导太子,便略一思索,让周全恭摆好纸张,写了几个字给太子。

  话很直白:朕送你一本抚州游记,是朕年少的时候看过的,如今送你,你好好看,看完朕考校你一些游记上的东西。

  于是在南书房的时候,先生刚宣布可以走了,周全恭就亲自拿着书给太子送了来,当着众皇子的面送给太子。

  “陛下说,还望殿下早日读完这本书。”

  太子摸了摸书,觉得自己应该做对了,他点点头,也没有对周全恭多好的脸色,只不似对待其他奴才一般送他出去,“孤知晓了,你回去照顾父皇吧。”

  周全恭就回去了,过了几天,就见太子殿下让刘得福送了一封信过来。

  刘得福脑袋都要缩进脖子里面去了,可见是害怕被骂的。他求着周全恭,“老哥哥,哎哟,您得帮帮我,这殿下忙着去读书,又想早点让陛下看见这信,便让老奴送了过来。”

  “您行行好,给陛下送进去?”

  肯定是要送的,周全恭骂了一句刘得福装模作样成这副害怕的模样恶心人,但还是笑眯眯的接了信进了内殿。

  皇帝接了信,也不嫌麻烦,看完太子在信上写的游记感悟,便拿起笔直接写批注。

  写完了,让周全恭送过去,“告诉他,下响来朕这里一趟,朕当面跟他说,他这写的实在是片面。朕要教他的东西,纸可写不完。”

  第28章 太子(修末尾)  补更

  皇帝最近对太子的喜爱让众人侧目。

  太子之前很倔, 很闷,皇帝看起来更喜欢会说话温文尔雅的端王,但是现在, 虽然太子依旧是那个驴脾气, 可皇帝却开始亲手教他读书。

  有一次在御书房里,皇帝还对众臣子说道:“莫林实在是不容易, 之前朕忙,让他教太子读书, 每回问起,他总说太子很好, 很用功,功课也好, 朕心中便安, 以为真是如此。”

  莫林是太子小时候的教书先生。

  皇帝叹气,“可真当自己教导他的时候,便发现他这脾气, 实在是让人生气,你教完他书上的, 他定是要举一反三,引出一些书上没有的旁的典故出来问朕,朕哪里看过那些野史,只能斥责他一番。”

  此时正是众臣说完正事休息的时候,皇帝突然说起太子, 虽然听着是贬,但一句话里面,用了“举一反三”,“书上没有的典故”, 便知道皇帝还是想夸的。

  大臣们就要应和着夸几句太子,皇帝摆摆手,歪在龙椅上,笑着道:“他性子孤高,却也喜欢听人夸耀,自小便是这性子,朕多夸他两句,便尾巴也要翘起来。”

  所以皇帝就想了个办法,专门去找了几本孤本,旁人根本不可能看见的书研读了,然后拿着这些书里面的话去问太子。

  这般一来,太子就得老老实实的听话。当然了,这些话皇帝是不可能说出来的,他还要拿这个治治太子的性子。

  下面的臣子们便你一句我一句的继续夸太子,皇帝听完他们的夸赞,很是舒服,便喊周全恭,“待会太子读完书,便让他过来,朕今日还得再考校考校他的功课。”

  然后又觉得这会子七个儿子都在读书,总是单喊太子来不好,便想了想,道:“就让太子,老二,老四一起来。”

  免得要是叫上端王以及五六七来,待会太子一发脾气,不管不顾的嘲讽起老七没有学识来,又是一场嘴仗,干脆分开,今日叫三个,明日叫四个。

  他就图个清净。

  但他这一图清净,却让端王的脸当时就惨白了下去,就连素日闹腾的老七也觉得不对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