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九零之互换人生第23节(2 / 2)


  她觉得没趣,转身想继续打篮球,一扭头发现巷子里来了人,她立刻拔高声音喊了一嗓子,“爸!”

  她这一声突然吓了大伙一大跳。

  陆光华看到女儿冲自己使眼色,父女俩默契十足,瞬间明白女儿的意思,他笑着岔开话题,问一旁的周主任,“今儿一大早就看到周厂长拿着公文包上了公交车。这是干啥呢?”

  星期天正是大伙休息的时候。周厂长却早起,有点不同寻常。

  大伙也纷纷看向周主任。比起八卦石家,显然还是周厂长更吸引人注意,毕竟这人可是关乎他们的钱袋子。

  周主任笑眯眯道,“他去市里开会,领导有事找他。这不是怕晚,一大早就走了。”

  众人刚打算追问,突然从巷子里蹿出一个人,“上面是不是要给咱们厂子补贴?”

  说这话的人正是石标峰的妈,小孩子们都叫她石奶奶。

  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陆林希突然叫出声是提醒石家来了。

  周主任听到石奶奶这话,摇了摇头,“想啥好事呢。咱们这厂子生意一日比一日差,还补贴?解散还差不多。”

  街坊四邻全都唉声叹气。

  石奶奶闹了个大红脸,冲陆观华道,“观华,给我拿一挂鞭炮。”

  陆观华立刻回屋给她拿东西。

  大伙问石奶奶,“您家儿媳妇哪儿人啊?怎么没见你们相过亲?”

  石奶奶撇嘴,一脸嫌弃,“乡下人。要不是她妈生了六个孩子,我也不能同意娶她过门。她家卖闺女呢,光彩礼就要了6600,穷疯了都。”

  众人一听六千六纷纷惊呼出声。

  家里有两个儿子的大娘拍着大腿抱怨,“我的妈呀,现在彩礼可真贵。以后可娶不起儿媳妇。”

  有个大娘拿自己举例,“想当初我可是一千块钱就嫁过来的。这家闺女可真不白养。”

  有人酸溜溜地说,“可不是嘛。六千六啊。”

  有人冲养女儿的人家投来羡慕的眼神,“你就不一样啦。你以后能收好几份彩礼呢。”

  有的发愁,有的得意,有的纯粹就是看热闹。

  就在这时一辆公交车停在对面门面,周厂长从公交车上下来。他胳膊里夹着公文包,从兜里掏出香烟,划了一根火柴,吸了一口,这才穿过马路过到这边。

  他浑身上下喜气洋洋,一看就有好事。

  大伙立刻抛下石奶奶,迎了上去,“厂长?是不是有什么好消息呢啊?”

  周厂长看到街坊四邻,脸上止不住的高兴,他也不负众望说了一个好消息,“下个月有外国人到他们厂考察,如果对方满意,很有可能在我们厂下单。”

  曾几何时服装厂也出口过外贸,这几年却再也没有接过外贸单。如果他们厂的服装能出口到国外,至少就能保证工人的基本工资,甚至还能拿到加班费。

  大伙把周厂长围成一圈,问题一个接一个往外蹦,比如“哪国的老板?”,“什么时候过来?”,“我们怎么表现?”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周厂长被大伙问的一个头两个大,他抬了抬手打断大家七嘴八舌提问,“行了!行了!明天召开工人大会,到时候我会告诉大家。今天放假,大家好好休息。”

  说完,周厂长走了,其他人呼啦啦追在后头问。

  “厂长,你别走啊。你再跟我说道说道呗。”

  “对啊。外国老板是哪国的?”

  ……

  第23章

  眨眼到了石标峰结婚的日子。

  家属区外面的墙上贴了红纸,陆家小卖部门口的水泥路上支了个乡村乐队,正鼓着腮帮子卖力吹曲。

  八个人拿着各式各样的乐器,有鼓、大铲、小铲、梆子、小号、胡琴和唢呐。

  新郎骑着自行车一路从乡下骑到这边,等人到了,乐队开始吹曲子。

  许多人围在两旁看新娘子,陆林希和唐奕暖站在边上看热闹。

  唐奕暖碰了碰陆林希的胳膊,“哎?这是什么曲子?上次我回老家,那户人家办丧事吹的也是这首典子。怎么结婚还吹这个?”

  陆林希小声道,“不清楚,但是这曲子听着欢快喜庆,应该是结婚时吹的。”

  唐奕暖点点头,那就是乡下那家吹错了。

  乐队走在前头,新郎和新娘跟在后头,有人专门撒糖让大伙捡。

  陆林希和唐奕暖捡了不少红花生和花生糖。

  等新娘新娘进了家门,两人在门口剥花生吃,包子不知从哪钻过来,他口袋里塞了不少糖果,手里还有花生,见陆林希喜欢吃花生,他把花生全给了陆林希。

  唐奕暖见他只给陆林希,不给自己,就故意逗他,“你为什么只给她,不给我?”

  包子人虽小,却是个有心眼的人,他小声解释,“因为小希姐姐对我好。陆叔叔还给我牛奶喝。”

  唐奕暖摸摸他的小脸,剥了一颗糖塞到他嘴里,“甜吗?”

  包子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他又赶紧吸了回去,牙齿咬得嘎嘣响,点头如捣蒜,“甜。”

  他冲陆林希招了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