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大国制造1980第214节(1 / 2)





  何熙都乐了,连忙说:“幸亏打赢了,否则我都不好意思了。”倒是让张俊瞪她一眼,“你什么时候不好意思过?”

  不过说笑归说笑,何熙还是原原本本将这事儿从头讲到尾,这一路并不容易,从开始的布局到后面跟飞驰的第一场官司,直至官司后与剩下八家公司的拉扯,最终到修改诉讼要求,跟飞驰死磕,让这些公司知道,晴天机械不会退让半点,再签合同,何熙是足足说了一个小时,才讲完。

  张俊是边听边问,一会儿赞叹,一会儿点头,这会儿听完了就一句话:“这事儿也就你能干,但凡换个人,即便官司打赢了,也会直接签个总给付就算了。”

  他使劲拍了拍桌子,发出的砰砰声仿佛是鼓点,来回应着他内心的激动:“干得好!这给咱们夏国工业界开了个好头,做了个榜样。专利法刚出来没几个月,你不知道,压根没人重视。”

  “不过这也不怪他们,关上门说句实在话,我们当年就是这么发展的,我们没有汽车,买了人家的,回来拆开画图一件一件零件仿制,我们没有机床,也是这么干,我们从来都没有注重过专利,几十年的传统了,让他们突然重视了,这也不可能。”

  张俊说着也是难受,“但我们没有办法啊。我们被人卡着脖子,一方面是没钱,可真要卖给我们,我们会不买吗?我们夏国人就不是那种没骨气的人,当年被要债,我们不照旧饿着肚子还上了,是他们根本就不给我们机会,不卖给我们。”

  “我说这个你都知道,长城的生产线拿出来当时是多难。现在有了晴天机械,汽车工业是好了,咱们自给自足,不需要受人钳制。但其他的呢,我们照旧被技术封锁。”

  “哎!”他叹了口气。

  何熙也只能温言安慰:“其实我们工业上很多小发明,都是可以申请专利的,很有价值。但是我们都不懂,有人搞出来了,四处介绍一下,就被传的人尽皆知,国外有心人拿来注册专利,反倒是我们不能用了。”

  “如果我们重视起来,起码在这一块上可以减少很多损失。至于很多行业还被卡脖子,张部长,卡不是全部都是坏处的,我们想办法突破,有了自己的,以后他们想卡都卡不住了。”

  张俊点点头,“我也是这个意思,所以你们晴天机械的经验和这次的官司要好好宣传。到时候你需要配合一下,让他们知道,别天天喊被卡脖子,汽车行业卡的多厉害,可是我们冲出去了,现在不是被卡住了,而是我们赚了他们的钱,多少呢?”

  何熙就说:“他们一共赔偿了三千万美元。今年的全球专利费用大概会收回五亿美元左右。以后会越来越多的。”

  一听这个,张俊就高兴,“好!太好了!那群老家伙们,个顶个的自尊心强,你去刺激刺激他们,我保证这群人回去就闷头干!”

  何熙听着就觉得有点不对,“您是说怎么刺激?”

  张俊直接就说了,“最近部委有个干部大会,你参加一下,介绍一下经验!”

  何熙:……

  这个会议她知道,各省机械厅和各大国营厂厂长都会参加,这规格可是够高的。不过,在这里介绍经验,比何熙想的在报纸上接受采访要直接有力的多,所以她也没推辞:“好!”

  随后何熙又汇报了一下派出学生去国外跟着陆中华学习法律的事儿,张俊自然应了:“这事儿交给我。”

  等着何熙要走的时候,张俊语重心长地提醒了一句:“公司之间的竞争,远不是一局定胜负,我知道你后手很多,但也要小心他们的其他手段。你要记住一点,国家是站着你身后的。就跟这次一样,有事要主动提出来,懂吗?”

  何熙立刻站直了,“懂!”

  等着何熙走了,小王秘书进来收拾茶杯,还说呢:“张部长,部委下面这么多企业干部,我看您啊,最喜欢何熙。其他的人,您可没主动说过这些。”

  按理说一个部长被按上这样的名头,肯定是不高兴的,但张俊压根就不避嫌:“因为她一心想着祖国。不说咱们国家的汽车行业是怎么被盘活的,就说这送人出去学习的事儿,上次跟高卢鸡国设计室合作,觉得人家好,何熙可是花了大价钱,从咱们这里挑了学生送出去。而且她也直说了,这些人的去向晴天机械不干预。”

  “这次我们牵线陆中华,但说真的,牵线归牵线,处成什么样,还是看何熙自己。但你瞧瞧,这官司打赢了,晴天机械的海外法务部建起来了,最重要的是,不仅仅为晴天机械,她还争取了名额给我们的学生。”

  “这可是陆中华亲口答应的学生,跟考过去的还不一样。”

  “这些人毕业后,是咱们夏国人,又有陆中华这样的老师带着,有了他们,我们申请国际专利不再用代理商,不再害怕被骗,甚至更加简单方便。”

  “这可不是惠及晴天机械一家,这日后渐渐成了规模,我们国家还能在专利上吃亏吗?”

  “你说,我能不向着她吗?但说真的,晴天机械发展到现在,我们部委又为她做了多少?其实没多少!”

  小王秘书听了都说:“我就一句感叹,您看您说了多少,张部长,今天是高兴坏了吧。”

  张俊忍不住就笑了,站了起来,“高兴,我出去转转,跟他们都说说,让大家一起高兴。”

  何熙这边跟张俊聊完了,那个干部大会要六月初才开始,所以先跟史佳林一起回了一趟老家。不过回去之前,她还去了一趟京城人民大学,接上了李一民。

  这都五月底了,毕业论文也搞定了,因为要保研,李一民也不需要找工作,所以这会儿最清闲。

  李家的意思就是,李一民和高乐乐都谈了三年了,原先没提这事儿是因为李一民还上着大学呢,但今年要毕业了,就算是不结婚,也要见见亲家,把事儿定下来,这是对人家女方负责任。

  这会儿是最合适的时间。

  到了学校大门口,何熙就瞧见李一民和高乐乐都在,停了车,史佳林,司机帮着李一民往车里放行李,高乐乐就偷偷拉着何熙,叮嘱她:“我爸妈对李一民都很满意,你告诉叔叔阿姨,不用担心。”

  高乐乐爸妈都是有文化的人,何熙虽然回家不多,但王淑梅拿她亲闺女,没事就给她打电话说说话,所以她也知道的——王淑梅和李大壮夫妻俩有点自卑。

  总觉得自己是农村出来的没文化,生怕去高乐乐家里给孩子丢人。

  高乐乐这是提前打预防针。

  何熙点头:“放心吧。”

  等着放好了东西,一车人才回了小李村。何熙这一走一个月,李一民也是好几个月没回家,所以张贵芬他们早早的就等着呢。

  李一民还好说,用张贵芬的话说,那就是个臭小子,丢在外面也放心。但何熙不一样,大姑娘一个还去的是洋鬼子的国家,所以一到家,何熙就处于被张贵芬和王淑梅包围状态——她走哪儿,张贵芬就跟在哪儿,生怕她不见了。

  她但凡摸个水杯子,王淑梅就一句话:“饿了吧,想吃啥,舅妈给你做!”

  何熙一个对吃饭没多大兴趣的人,愣是变成一天五顿,外加无数加餐——加餐是舅舅李大壮买回来的,杂七杂八什么都有,但说起来都有源头:“这家麻花最近卖的可好,买的人都排队。这家的甜饼据说是京城的做法,你帮我尝尝,是不是?”

  这一看就是想她了,各种方法投喂,何熙能不吃吗?

  不过,李一民的事儿是大事儿,盯了何熙两天,那股子热乎劲儿终于过去了,所有人的精力就到了李一民身上。

  这不是李家第一次娶媳妇,但是每个孩子都很重要,跟上次李仲国相亲一样,一家人首先就全部买了新衣服穿上,又准备了不少礼品,就这样,王淑梅晚上偷偷还跟何熙说呢:“你说我们也没学问,会不会看不上啊,人家可都是学问人。”

  何熙就劝她:“舅妈呀,你和我舅舅没学问,但是你这几个孩子你看看,我大哥是人大的学生,这是学问人。我二哥虽然没学历,但是绝对是个有知识有能力的人,你看过他办公室和床头的书吗?虽然没有继续教育,但是他绝对没少涉猎。至于老三他虽然小,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拿下了职高的文凭。我呢,虽然不是您闺女,也是您看着长大的,部委的大比武,同外国企业谈判我都能参加,我差吗?”

  “我说这个,不是说我们厉害,比过人家什么。而是说,即便你和舅舅没文化,但是你们供养出了品行正直善良勤奋上进的孩子,你们腰杆不要挺得太直!”

  这话说的王淑梅终于松了口气,“对,我把孩子教的很好。我和你舅舅差点,但是我的孩子们都不差。对,我得打起精神来。”

  何熙又说:“那我嫂子您也看了好几年了,您觉得我嫂子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