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 92 章(2 / 2)

岑灵均的名声太好了,哪怕尚未会考,甚至未曾入仕,都已经在儒林之中颇有声名。谢迟看过他的诗词和文章,也听许多人夸过他的才学和人品。

谢迟并不是那种会嫉贤妒能的人,恰相反,他这几年来一直有意磨砺扶持那些有真才实学的,想要将曾经支离破碎的朝堂给重新撑起来。

若不是有傅瑶这一层关系在,他见着这么个有才能有见地的年轻人,兴许会很欣慰。若此番真能高中,兴许还会亲自考较一番,让他到合适的职位历练……

但偏偏有傅瑶。

只要一想到岑灵均爱慕傅瑶,再加上颜氏对岑灵均那温和关切的态度,他心中便觉着不舒服。

前两日,谢迟凑巧见了自己曾经的先生。

他自小时常会去魏家随魏老爷子学学问,但后来年纪大了,曾在白鹿书院留过两年,教导他的便是这位单夫子。

单夫子年事已高,回京会医修养,见着谢迟时很是高兴,邀他到自家去长谈。也是在这之后,谢迟方才知道,原来傅瑶的兄长傅珏也是单夫子的学生。

单夫子夸了傅珏几句,又同他提起岑灵均来。

“岑灵均在京城名声远扬,傅珏与他是至交好友,我也曾见过两次,”单夫子煮着茶,感慨道,“学问见地皆是没得挑,我这些年教过这么多学生,能及得上他的寥寥无几啊。若要说的话,倒是有你昔年之风……”

旁人都怵谢迟,更不敢在他面前提昔年旧事,也就是单夫子这样对他极为了解的人才敢说起。

谢迟自然不会同单夫子为难,一笑置之,并没放在心上。

可今日,他再想起这话来,却蓦地生出些别样的情绪来。

单夫子说得并没错,岑灵均的确是像早年的他,虽相貌不同,可旁的却是差不离。

他当年也是一样的名声大好,温文尔雅的世家公子,年纪轻轻才学过人,很讨长辈们的喜欢,谁见了都是要夸上几句的。

不像现在,性情阴鸷,手上沾了不知多少人的血,旁人避之不及。

哪怕是有意像早年一样打扮,有意学着早年的模样说话做事,也终归是时过境迁,画皮难画骨。

谢迟垂眼看着身上的锦袍,皱了皱眉。方才他与岑灵均擦肩而过的时候,心中其实蓦地浮现出个念头来——傅瑶会不会喜欢岑灵均?

傅瑶对他的喜欢,皆是因着当年那一眼而起的,可如今的岑灵均岂不是比他更像当年那个少年?

鬼使神差地,谢迟想起当初魏书婉发疯时所说的话来,他起先并没将疯话放在心上,也未曾怀疑过傅瑶的感情,直到如今终于直面了其中的恶意——

魏书婉说,傅瑶崩溃是因为爱的是当年的他,知道求而不得,才会如此。

有些事情是不能多想的,尤其是对多疑的人而言,不然就算没什么问题也会想出问题来。

谢迟很清楚自己的性情,所以将那可笑的念头压了下去。

没几天,便到了会考的日子,傅瑶起了个大早,与颜氏一道送兄长到考场去。

考场之外聚了许多人,有年轻如傅珏一般的,也有看起来已经早就过而立之年,仍旧在锲而不舍赴考的。外地来的考生最多带个书童小厮,但京城本地的,大都有家人来送考,周遭满是马车。

“该带的东西都已经带上了,昨夜也清点过好几遍了,就不用担心了。”傅珏并不见紧张,反过来安慰颜氏道,“我又不是那种临时抱佛脚的草包,您安心在家等着就是……”

话说了一半,他见着领着小厮前来的岑灵均,连忙招了招手,准备一道过去排队。

傅瑶今日特地穿了身红裙,笑盈盈地对他两人道:“祝诸事顺遂,旗开得胜。”

岑灵均也笑了:“多谢,一定。”

傅瑶目送着他二人去排队,等待搜查进场,并没急着离开,陪着颜氏多看了会儿。

会试三年一次,对读书人来说是大事,有像傅珏与岑灵均这样淡然处之的,也有慌得不行的。傅瑶见着个书生从自己身边经过,口中念念有词,像是在背准备的文章,结果背着背着又开始念佛,强忍着才没笑出声来。

这还算是好的,更有甚者,还有在那里排队等待搜查的时候,就直接昏厥过去的。

等见着兄长进场之后,傅瑶便劝着颜氏回去了。

她的确并不怎么担心,岑灵均自是不必说,二哥也是真才实学,过个会试应当还是不难的。

三场考完之后,傅珏只说是让家中放心,便随着岑灵均一道探讨学问,准备殿试去了。

他是胸有成竹,颜氏也没多问或是打扰他,暗自紧张着,傅瑶看在眼里,干脆就继续抄经书来打发时间。半月后出了杏榜,傅珏果然名列前茅。

颜氏先是松了口气,高兴了一番,又问起岑灵均的名次来,这才知道他竟然是头一名,夺了会元。

满京城的文人都在盯着这会试,看了榜之后,几家欢喜几家愁,而岑灵均的声名也更响亮了些。毕竟诗词做得好是一回事,能夺会元,则是另一回事,而他两者兼备。

岑灵均当初乡试是解元,如今会试有得了会元,有人甚至开始猜测,在几日后的殿试中他是否还能拔得头筹,来一个难得一见的连中三元?

殿试的主考官是吏部的赵尚书,拟定了几个题之后,送到了萧铎这里,请他下决断。

萧铎原本在与谢迟议事,便顺道让他也看了,又向赵尚书问起这一届的考生来。

要答这个,自然是绕不过岑灵均这个会元的。

赵尚书先前就听过他的名声,会试之后,也曾要了他的考卷来看,颇为欣赏,便在萧铎面前提了一提,夸了几句。

谢迟面无表情地听着,并没多言。

萧铎选定了试题之后,便交由赵尚书去全权办理了,殿试那日露了个面坐了会儿,但并未久留,一直等到吏部先将卷子都批改完送过来之后,方才认真来看。

“朕的学问稀疏平常,太傅也来一并看看吧。”萧铎一句话将谢迟留了下来。

他自小不受先帝喜欢,养在冷宫之中,衣食都是问题,更没机会正经学什么经史子集。谢朝云偶尔会同他讲一些,登基之后也在恶补,但终归还是有些太晚了,更及不上谢迟这个曾经的状元郎。

谢迟原是不想管这事的,但也知道不是凭心情胡来的时候,只得一并看。

批改之后,主考官们已经拟定了名次,送到萧铎这里之后才拆开了封条,露出了各人的名姓来。打头的那位便是岑灵均,萧铎还有些印象,先笑了声:“还真是连中三元了不成?”

看文章之前,萧铎又忍不住夸了句:“倒真是一手好字。”

见皇上满意,赵尚书还没来得及高兴,瞥见一旁谢太傅的神情,笑容僵了下——这是不满吗?

萧铎翻看了前三名的文章,而后方才留意到谢迟的反应不大对,迟疑道:“太傅是觉着有不妥之处吗?”

“岑灵均的文章,四平八稳了些,有讨巧的意思。”谢迟挑剔道。

赵尚书欲言又止。

不独岑灵均的文章如此,大半皆是这样,毕竟考生皆是求稳,而他在其中已经很出色了,也不乏针砭时弊。往后翻翻,倒也有剑走偏锋的,但却是愤世妒俗的意思更多些。

但他并没敢说,毕竟不管因何缘由,谢迟这摆明了是不喜欢,他何必要去触霉头?

萧铎若有所思地看着他,想了想后笑道:“殿试那日看了眼,朕记得岑灵均相貌出众,既然如此,索性点他个探花郎?”

被萧铎那目光看久了,谢迟也觉着自己离谱,沉默片刻后改口道:“罢了。剩下的更担不起状元的名头,也算是矮子里拔将军了,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