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5章(1 / 2)





  大勇笑道,“那简单,我从生产队套个马车就能去。”

  “那我也去!”

  “人家小两口去买衣裳,你跟着趁乱啥?”大概是熟了,叶兰英现在说话也没了顾忌,这个小姑子,该说还是得说。

  韩念念笑,“我就搭个顺风车,不掺和他们!”

  三人正说着话,陈玲从河里洗衣裳回来,瞧见姚大勇,先羞红了脸,“大勇哥,你来干啥?”

  “来干啥?来带你去城里买新衣裳呀!”韩念念起身接过陈玲胳膊弯上的大篾篮,催她,“衣裳我来晒,赶紧去换身行头,好好打扮!”

  姚大勇回生产队套了马车,韩念念跟陈玲一块跳了上去,马车哒哒往县城方向跑。他们走的早,到县城之后还不到八点。

  韩念念在大坝上跳下车,“下午两点来钟,咱们在这碰头。”

  大勇看日头就能判断时间,点了头,“姐,那我带玲玲先走了。”

  韩念念冲他们挥挥手,看马车走远了,她才在河坝上坐了下来,四下看看没人,慢慢悠悠的吃了个早饭,等吃饱喝足才下河坝。

  其实韩念念来县城也没要紧事干,就是不想总待在小乡村,啥啥不知道,快要与世隔绝了。

  照旧要先去澡堂子洗个澡。时下的澡堂子就是大锅汤,韩念念来得早,没赶上“下饺子”,水一溜清,只有零星两个妇女坐在里面泡澡。

  所谓入乡随俗,韩念念自从来了这里,以前的瞎讲究全抛到了脑后,穿着平角裤下了汤池,舒服的直叹气,她已经一个多星期没洗澡了!

  还是城里好,即便现在的省会城市都不一定能比得过后世南方的小乡镇,但好歹该有的设备它都有,韩念念心里琢磨着,等她把小山子乡适婚的男女迁上红线之后,就转移到城里?

  要去也得去省会落脚,吃喝住都爽快些。

  正想得入神,坐韩念念对面的两个妇女拉起了家常,韩念念一字不拉的听着。

  零零碎碎从中摘取了些有用的信息,什么小西巷、买鸡蛋、卖干柴...

  韩念念估摸着小西巷应该就是黑市了。从澡堂子出来,韩念念打听了路,摸索到了小西巷。

  不大的小巷子,东西走向,连串着两条街道,里面果然零星站了几个人,鬼鬼祟祟的拉开彼此距离。

  韩念念仔细看了下,发现他们手上或者身上必定会传达他们到底想卖什么的讯息,比如其中一个妇女手里拿了根鸡毛,韩念念估计她是要卖鸡或者卖鸡蛋。

  手里拿根树枝的大叔,韩念念估计他是要卖干柴。

  韩念念瞄准了其中拿着兔皮的年轻小伙,朝他走过去,“同志,有兔子卖?”

  年轻小伙点头道,“地里刚打的野兔,有两只,要不要?”

  “多少钱一只?”

  年轻小伙眼放精光,上下打量韩念念,开了价,“一块五一只。”

  “副食品店的猪肉才八毛多,你一只兔子卖一块五?”韩念念作势要走,“我看还是去买猪肉吧,反正手里还有两斤的肉票没花出去。”

  野兔虽然是肉,别说猪肉比不上,就连鸡鸭肉都比不得,同样的价钱,人家宁可去买只老母鸡,也不愿来买他的野兔,站了半天光有人问,就是没人买。

  小伙子急着回乡,咬咬牙道,“一块,不能再便宜了。”

  “把你手上的兔皮也送我,送我,我两只都要了。”

  小伙子忙不迭道,“这没问题。”

  韩念念掏了两块钱,小伙子把两只野兔连带皮毛都给了她。

  哪知野兔刚到她手上,还没来得及出小巷子,就听见有人在呵斥,“都在干啥?!”

  韩念念一转头,巷口站了个穿白色制服上衣,蓝色制服长裤的公安,正往巷子这边来。原本鬼鬼祟祟站了不人的巷子瞬间跑没了人影。

  “大妹子,还傻站着干啥,跑啊!”刚才的小伙冲她喊了一声。

  韩念念回过了神,赶紧撒腿就跑,可惜她跑得最慢,身后的公安就跟盯住她似的,紧追不舍。

  韩念念欲哭无泪,想吃块肉都混得这么艰难,要这么出师不利么!

  这一跑就快到了郊外,韩念念已经做好了拿电棍袭警的准备,不想却被人冷不丁抓了胳膊,拽进了一条巷子。

  第19章

  小巷子不深,只住了几户人家,都关着门,韩念念被带进了巷子尽头的那户人家,反手插上了门。

  韩念念总算缓了口气,从门缝里注意外边的动静,开口道,“谢谢你啊,孟厂长。”

  “不谢。”孟繁宗在院子里坐了下来,注意到韩念念手里拎着个布兜,询问道,“是去黑市了?”

  韩念念干笑,也没瞒着他,“要不然怎么会被公安追着跑。”

  “买了什么?”

  闻言,韩念念在他身旁的石凳上坐下,解开布兜笑道,“看,买了两只野兔,一块钱一只,还白送我两副野兔皮!”

  见韩念念脸上不掩满足之色,孟繁宗清了清嗓子,“今天不是我,你这两只野兔都要打水漂,人也得进局子蹲两天。”

  这倒是。韩念念大概懂他话里的意思,拎出其中一只,“呐,给你一只当答谢。多谢啦!”

  韩念念一看他没拒绝,心知是说到点子上了。刚才慌乱没注意看,现在才有时间好好打量这个脚下这片地方。

  不大的院子,三间平房,靠西墙支了间石瓦房做厨房,三间口摆放了辆自行车,小院里干干净净,还搭了个葡萄架,葡萄架下放了张石圆桌,围了四张石头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