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十五章:等待时机(2 / 2)

自从贾诩也去世之后,曹丕显然对周扬更加依赖。

加上他身为曹操唯一的托孤大臣,手上又掌握着魏国最高军权之一的虎豹骑,最重要的是他从不参与灭政敌或妥协士族的各种政治活动。

使得周扬在朝中几乎没有人反对他,算是一个好好先生,处境极优。

“皇上所依赖哥哥的地方,是因为哥哥足智多谋,还是统兵作仗,又或是深谋远略的政治才华呢?”司马懿一一否定道,“都不是,而是哥哥几乎拥有曹公手底下的原班人马,武将有徐晃、贾逵、张燕、泰山军、乐进、李典等人,各个都是足以独霸一方的猛人。”

“这些不都是将来一统天下的筹码吗?”周扬奇道。

“确是如此,但却是哥哥的筹码,而不是皇上的筹码。”司马懿道。

“我的不就是皇上的吗?”周扬问道。

“这是哥哥自己这么想的,皇上可不是这么想。”司马懿又道,“因为这些人若是到了皇上手里,自然是比在哥哥手里更好,皇上也正是因此而搞集权政策。”

“如果皇上要回收权力的话,只要跟我说一声就行了,何必这么麻烦?”周扬道。

“并不是想的那么简单。”司马懿冷笑道,“身为一国之君,自然有其驭人之术,就是对他威胁最大的汉献帝也被安置在山阳,并不是不敢动其分毫,而是现在不能动,但是若有机会,可能汉献帝就会忽然病逝了。”

“你是说皇上仍害怕没有铲除干净的亲汉余党,忽然又再次崛起吗?”周扬恍然道。

“这只是其中一个可能而已。”司马懿分析道,“至于哥哥手中的大权,皇上并不是不想收回,而是不敢收回,所以才暂时用这样的方法与哥哥继续保持良好的关系,但也只是暂时的表面现象而已。”

听完他这番话后,再上自从曹丕登基以来的这几年里,周扬确实感受到了如司马懿所说的一样。

曹丕确实不再是以前的曹丕,而是一个国家的皇帝。

所做的任何决定,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经过深思熟虑。

无论是与士族的妥协,搞九品中正制或是集权政策,都是必须这么做的决定,而不是他自己喜欢这么做。

曹操是士族贵族所鄙视的宦官出身,曹丕自然也逃不开这一层关系。

曹族与士族之间永远不可能有实质性的妥协,一切都只是在利益关系上的暂时支持。

既使曹丕开始推崇儒家思想,也没办法遮掩住这些事实。

周扬却不一样,他在洛阳是一个仁君,在魏国没有与任何有冲突,手上却拥有魏国除了皇上之外的最高权利。

曹丕则仅仅因为皇帝的身份,但是真正掌握实权的人,却是他周扬。

况且周扬追随曹操二十多年,靠着手底下这些文臣武将立下的汗马功劳,加上又是曹操唯一的托孤大臣。

确是教曹丕既不敢动弹和得罪,又不得不依赖和保持关系。

“没想到我如今仍是这么后知后觉,明明感觉到皇上的变化,但是只要他一说好话,”周扬叹道,“我就忘记了自己的处境。”

“哥哥心地善良,容易相信别人,这是哥哥的优点,也是缺点啊!”司马懿笑道。

“那我现在应该怎么办?”周扬茫然地问道,“继续为皇上、为国家出力,打江山,利用手中的权利在魏国大展拳脚,然后到了适当时机就被皇上夺回一切,甚至……”

“甚至是铲除后患,”司马懿接口道,“或是像汉献帝和曹植一样,被封一地安享晚年。”

“如果能那样也不错。”周扬自言自语道。

“如果真的能那样倒也不错。”司马懿听到了他喃喃口语,又道,“可惜那已是受制于人,只要一有机会,皇上绝不会容许这样的潜在威胁存在的。”

“仲达教我该怎么办?”周扬终于开口求助道。

“忍。”司马懿简单地吐出一个字。

“忍?”周扬愕然道。

“除了忍,哥哥没有别的办法。”司马懿道,“皇上在等一个机会,哥哥何尝不是在等一个机会。”

“等什么机会?”周扬心中一颤道。

“那就要看哥哥心里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司马懿露出一个神秘笑意道,“如果是为了明哲自保的话,从现在开始就要为自己安排后路,等到时机一但成熟,即可将手中的政权回归于皇上手里,然后一家全身而退,那时候我也会跟着哥哥一起退隐山林,找一个皇上永远也找不到的地方安渡晚年。”

“这是我想要的吗?”周扬自问道。

“或者……”司马懿欲言又止。

“或者什么?”周扬连忙问道。

“哥哥若是决定继承曹公遗志,实现一统天下的梦想的话。”司马懿目光一闪,沉沉说道,“那么就必然要做好付出相应代价的觉悟,一切只看哥哥自己的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