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零五章 天启的方阵(2 / 2)


几人听完之后,皆是心头一震,本以为是万岁一时兴起,好大喜功,随便捣鼓出来的玩意儿,没想到确实有一定的兵法要领,这不是一窍不通的人能够想出来的。

可是,这样的布阵,火枪兵竟然占了步兵的六成,明显的过于依赖火枪兵的作用,长枪兵、甚至是骑兵好像都是处于辅助的地位。

这样一来,如果火枪兵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对敌杀伤较小,这么点长枪兵,即便都像浑河之战中的白杆兵那般,恐怕也挡不住凶悍建虏的冲击啊。

一旦主阵长枪兵崩溃,孱弱的火枪兵简直如同待宰的羔羊。

所以,这样的布阵,看似条理清晰,但却有不小的弊端。

于是,李邦华毫不避讳的道出了自己的担忧,周遇吉和黄得功也先后赞同。

天启虽然有些郁闷,但也不怪他们,因为与建虏交战以来,明军的火枪兵几乎没有发挥出多大的作用,如果不是明军没办法像建虏那样培养出大量的优秀弓箭手,恐怕早就将鸟铳等火枪丢进了垃圾堆。

当然,这也与明军火器的杀伤力不足有很大的关系,经常击中了目标,也无法穿透建虏的重甲对其造成杀伤。

久而久之,建虏对明军的火枪越发看不上,明军自己也没有信心。

再随着贪腐越发严重,各类火器粗制滥造,不时的发生炸膛事故,未伤敌、先伤己,让明军对火器越发的不待见了。

因此,这种观念一时改变不过来,也实属正常。

若是换作其他将领,这样的提议肯定会遭遇重重非议,直到无人问津。

可是天启作为皇帝,即便所有人都反对,他也要试上一试。

因为一旦成功,不但能够推进明军的军事改革,逐步向现代化军队的方向演变,也能够进一步加强他自己在全军,甚至是整个大明的威望。

退一万步讲,哪怕失败了,也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所以他直接道:“朕知道你们依然对燧发枪不够信任,可朕依然想尝试一番,你们可愿陪朕一试?”

李邦华只是微一沉吟,便道:“微臣愿与万岁一试。”

他之所以如此说,除了不想拂了天启的面子之外,也知道明军中充斥着大量不懂军略的人掌军。

如王之臣、高第之流,身居巡抚、督师、经略这样的要职,他们随便一个错误决定,就会导致成千上万的人无辜殒命。

而万岁这套布阵方式,虽然有不小弊端,但确实看出万岁对军略是有一定了解的,至少比高第、王之臣这些人要强得多。

而且也就六千人,就算投入战场中,也影响不了大局。

既然这样,那就好好配合,把万岁哄高兴了,多给京营下拨一些钱粮也是非常值得的。

黄得功似乎也想通了这层原因,所以也连忙赞同。

周遇吉有心反对,但是人微言轻,知道这个时候拒绝,除了得罪万岁和提督之外,起不到任何作用。

所以,还不如应下来,勤加操练,到时候即便战败,也能尽可能的杀伤一些敌人。

因此,也跟着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