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直男癌进入言情小说后第301节(1 / 2)





  刘盈于是令章邯征讨魏王豹,令吕泽征讨陈馀,又令灌婴南下经由东海郡北上,自己统筹全局,待到各处诸侯皆被诛杀之后,方才合兵一处,共谋齐地。

  七月,田荣在绝望之中自焚而死,仅剩项羽部负隅顽抗。

  刘盈没有再传令进攻,围而不击,又半月后,项伯出城乞降,言辞恳切,娓娓动人:“先前与田荣战,是因田氏先行挑衅,绝无冒犯明王之意……”

  侍从近前斟酒,刘盈举杯一饮而尽,开门见山道:“今天下诸侯尽为所除,所存者唯项氏一家,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

  项伯色挠,满面忧虑退去,刘盈则传了樊哙前来,与项伯同归城中,共劝项羽。

  “当日鸿门宴中,某便觉楚王当世英雄,今日事已至此,又何必执迷不悟,自寻死路?”

  樊哙直言道:“明王向来钦佩楚王英雄,不欲将事情做绝,希望楚王能够顾全大局,不要因为一时意气,而致使项氏一族血脉断绝啊。”

  项羽三天三夜没有合眼,双眼通红,目有狞色:“刘盈意欲何为?!”

  樊哙便近前为楚王斟酒,复又拜道:“今可逐鹿天下,等履至尊者,舍明王其谁?然而天下间想要当皇帝的人却也有很多,明王难以安心,又不愿赶尽杀绝,所以差遣小人来给楚王带话。人生短暂,正该及时行乐,不如放弃兵权,置些土地,为子孙后代留下产业,再寻个歌姬美人,终日相伴,岂不美哉?”

  这一世项羽虽然也曾经登顶诸侯之首,只是没几天便被刘盈拽下来了,又因为此前几次交锋皆是落败,现下再输一遭,其落差便不似前世那般强烈,内心深处产生的羞愤愧疚相对也要减轻许多。

  项伯跪坐在一侧,神情悲哀而期许,显然是赞同的,当初随从他一起来到此地的江东子弟恪尽职守、毫不松懈的警戒着。

  再远一些的地方,乌骓马似有所觉,打个喷鼻,亲昵的呼唤着自己的主人。

  虞姬隔帘坐在内室,无论楚王如何抉择,都将与他生死相随。

  项羽默然良久,终于伸手执起酒盏,一饮而尽。

  ……

  公元2349年。

  巨大的显示屏上跳跃出导入语——小葵花成语课堂开课啦!

  紧接着机器人老师出现在三维屏幕上,抑扬顿挫道:“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来讲出现在秦末明初时间段的成语,分析其出现的背景与含义,乃至于在中华历史当中所产生的影响!”

  “夫不如狗。指女子嫁给一个连狗都不如的丈夫,现在也用于表示亲近的人对于相熟女子的怜惜——你这么好的人,怎么嫁给一个连狗都不如的丈夫呢!出自《明史-吕太后传》,具有强烈的谴责和侮辱意味,大家日常生活当中应该谨慎使用。”

  “生子当如刘盈。是指明朝人对于其太祖皇帝的称颂,也是天下女子对于吕太后的羡慕,虽然先遇到刘邦那样的丈夫,受尽苦楚,但好在上天垂怜,让她拥有刘盈这样出色的儿子,最终苦尽甘来!”

  “拔柳叙情。比喻亲朋好友久未相见,再次相见之后,高兴的把柳树拔出来了。”

  “飞来师弟。指明明跟自己没有关系,但对方却硬攀关系,而自己又无力抗拒,不得不被迫接受。”

  “男色可餐。张良曾经在潜逃时妆扮成寡妇,居住在明太祖家中,史书记载其貌美若天仙,看他一眼,不吃饭肚子也能被他的美貌填饱,后来也用来形容美丽的男子。”

  “宁教我负爹,勿叫爹负我。俗语,比喻宁愿让我辜负我爹,也不要给我爹机会让他辜负我,常常用于形容父子相残,日常生活中用的比较少。”

  “野爹可弃。比如为成大事,亲父也可放弃,必要的时候可以把亲生的父亲当成野生的抛弃掉,这样心理压力会小很多,后又用来比如为成大事、不择手段。”

  “阴间儿子。这是刘太公对于刘盈的评价,比喻虽然是自己的儿子,但是却不把自己当父亲看待,处处挖坑,百般利用,将父亲的利用价值彻底榨干,然而抛弃掉。后来也被用来形容不肖之子,又或者是坑爹儿子……”

  第267章 朱家父子穿明末1

  “皇爷,皇爷?”

  朱元璋再度睁眼,便觉喉咙剧痛,胸闷如堵,捂着心口艰难的咳嗽了几声,转睛一看,却见自己此时正跌坐在山石之上,不远处落了一根挣断了的白绫,歪着一只凳子。

  旁边一个内侍装扮的中年男子哭的满脸是泪,神情绝望,见他醒来,不禁目露喜色,膝行近前,哭道:“皇爷,天无绝人之路啊,您意欲自尽,然而苍天却不肯收,可见我大明气数未尽啊!”

  大明,皇爷,一根白绫,歪着的凳子。

  朱元璋再偏过头去看了眼头顶那棵老歪脖子树,立时眉头一跳,哪里还有不明白的。

  他这是从开国皇帝,穿成末代君主了。

  那个吊死在煤山上的崇祯皇帝。

  就算不是他本人,大概也是平行空间里的崇祯皇帝。

  李自成,还有夺明国祚的满洲鞑子……

  朱元璋眼眸微眯,凶光毕露。

  那内侍不查,只当他自尽之心未歇,一边哭,一边哀声劝说,希望皇帝暂时忍辱,保全性命,再图其他。

  成了末代皇帝么——

  朱元璋眉头微松,复又松开,忽的想起一事,赶忙一把拉住那内侍,语气急迫:“皇后何在?”

  内侍冯忠听得一怔,旋即哭泣道:“皇后与诸妃皆已从令殉国。”

  朱元璋“啊”了一声,久久无语。

  冯忠有心再问,却见皇帝面有戚色,若有所思,不似要再寻死的样子,便擦了眼泪,满怀希冀的等待下去,再见皇帝短时间内似乎没有起身的意思,又悄悄往山下行了数十丈,劝阻听闻宫中变故之后前来追随皇帝左右的几位朝臣不要急于为皇帝殉,

  “天地神灵庇佑,先祖有灵,皇爷殉国未成,死意稍减,现在大明天下虽然危难,但也并非山穷水尽之时,几位大人既不畏死,又何惧生?”

  闯王的军队已经攻进了北京,皇帝绝望之下下令将皇太子及其余几位皇子送去国丈家,又赐皇后及宫嫔自裁,自己也准备来煤山上自挂东南枝,冯忠作为他的心腹内侍,与他一起长大,其忠心不言而喻,而现下往煤山来欲与天子一道殉国之人,更是忠君体国之辈。

  如若皇帝自尽,他们都是会自愿追随而去的。

  现下听冯忠如此言说,几人涕泪俱下,又一道往山上去向皇帝请安,共谋来日之事。

  虽然上吊未遂,但这种行径在肢体上所残留的痕迹却是惨烈的,朱元璋抚着自己的脖颈,便觉手指微湿,显然是勃颈处皮肤遭受勒绞之后沁了血珠出来,太阳穴更是一条一条的疼,这时候暂且看不到自己面容,不过他本就是驰骋沙场、屡见死伤之人,也曾经见过上吊而死的人,料想自己此时必然双眼暴突、眼白猩红。